八国联军英军锡克教士兵如何从正阳门东出水口进入内城为英国公使馆解围的?

标签:
文化东交民巷英国公使馆义和团正阳门东出水口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八国联军英军锡克教士兵如何从正阳门东出水口进入内城为英国公使馆解围的?
老北京内城正阳门东出水口是皇城御河横穿东交民巷外国公使馆区,经北、中、南御河桥,从内城南城墙下的涵洞口,从东出水口流出的水汇入离城墙不远的护城河。(图01)
这个正阳门东出水涵洞,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解围东交民巷外国公使馆区时出了名。(图02)
1900年8月13日八国联军中先期到达的英、美、俄、日四国商定好第二天,也就是十四日凌晨开始攻城:俄军攻打东直门,日军攻打朝阳门,美军攻打东便门,英军攻打广渠门。(图03)
美军上午十一时首先攻入东便门,而英军下午两点才到达广渠门,英军在几乎未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很快进入外城,并与美军汇合。
面对高耸的内城城墙和守城清兵的奋力反击,攻城的洋人无法靠近城墙,正沿墙寻找突破口时, 突然发现一段城墙上飘着英、美、俄国旗。(图04)城墙上守护公使馆区南边的美国人也发现了援兵到来,他们让信号兵,他用蓝白相间的手旗打出了以摩尔斯电码表示的一句话:“从下水道进来。”接着他又用手旗指了指正下方。
图04 - 1 1900年 6月8日 - 8月14日东交民巷内被围攻的外国公使馆(红墙表示包围范围)
图04 - 2 北京内城南城墙上美国人用临时堡垒保卫从城墙上进攻的义和团和清兵
打前锋的印度锡克教士兵迅速向前推进(图05、图06),一个七英尺高的水门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图07、08)。
图05 到达正阳门东侧东出水口桥的英军锡克教士兵(这座桥的照片极为少见,一年之后因修京奉铁路,把原来马家堡终点站,改由东便门进入,沿城墙南侧到正阳门终点站,修铁路时此桥被拆,改成平板涵洞桥)
图06 等待打开东出水口的英军锡克教士兵
图07 正阳门东出水口
图08 - 1
图08 - 2
就在印度士兵拆除水门上锈迹斑斑的铁栅栏时,美国人在躲进公使馆区避难的中国教民指导下,从出水口铁栅栏的另一侧,帮着清理了水门内部的障碍物。不一会儿,这些印度士兵和指挥官踩着没脚的淤泥,穿过了幽暗的门洞,下午两点半,这些浑身被汗水浸透, 脚上沾满污泥的印度士兵穿过了涵洞,踏上了英国公使馆旁边的御河右岸河沿街。(图09),过中御河桥(图10),三点左右出现在英国公使馆内(图11)。
图09 1900年8月14日英军锡克教士兵从正阳门东出水口涵洞进入内城的御河,穿过南御河桥桥洞,在中国教民的引导下,登上御河右岸,向英国公使馆进发。
图10 - 1
图10 -2
图11
1900年8月14日解围后的英国公使馆大门
东交民巷被包围不久后,撤进英国公使馆的法国公使毕盛目睹了解围这一激动的时刻,在日记中写到:
“…… 将近下午三点时分,有个人急匆匆跑进英国公使馆大声地喊道:援军已到外城,正从御河涵洞进来。这时人群欢呼雀跃,相互拥抱,纷纷跑向涵洞,争先恐后去迎接解放者。我们迎来的是英国远征军中的印度士兵,他们是一只训练有素,严谨划一的部队,这个场景我永远也忘不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 他双手高举军旗,双膝跪地,嘴念祈祷。陆续进来的士兵向军旗围拢, 人数越来越多,紧跟其后的是美国军人…… ”
(图12 – 20)
图12 人们在英国公使馆钟亭前欢呼援军的到来
图13 英国公使馆内欢呼解围的场面
图14
图15 英国公使馆解围后人们沉浸在喜悦中
图16
围后在英国公使馆内休息的英军印度锡克教士兵
图17 解围后休整中的锡克教士兵
图18 训练有素的锡克教士兵
图19
在解围英国公使馆的战斗中获得战功的印度锡克教军人
图20 英国公使馆钟亭前担任传递情报的中国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