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初中部是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

标签:
天主教北京教会学校北京四中北京盛新中学北京佑贞女中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北京四中初中部是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
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位于北海公园北门的西侧的教场胡同内,即今天的北京四中的初中部。这所学校过去是什么样?现在很少见老照片问世。既然这里曾经是天主教的学校,我相信一定有旧照片,只是这个学校的外文名字始终拿捏不准。加之天主教的不同教派,在国内有不同管理系统,随着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间的国内政局变化,这些教派领导下的学校分分合合,几易主人,几换其名,即使有照片也不敢辨认。
我这里收集到8张照片,每张照片的背面都有注释,因手写文字潦草,辨认有一定困难。我试着辨认, 并把我理解的文字和译文打印在原注释处。
根据照片中的实物,相互印证可以肯定是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
说明:
1.
2.
3.
老照片 1
老照片 2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北京条约》加紧对中国的全面殖民。欧美国家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传教士也紧随列强势力进入北京,他们为传教而开始办学,从启蒙教育入手,兴办初等教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西方传教士也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入和渗透,教会学校逐渐增多,一二十年代先后办起了十几所中学,教会中学有基督教办的育英中学、贝满女中、汇文中学、慕贞女中、崇实中学、崇慈女中、崇德中学、笃志女中、萃文中学、萃贞女中以及才正、同仁两所职业学校,天主教办的毓英中学、培华女中、上义师范、盛新中学、若瑟女子师范、佑贞女子师范等校。
其中的佑贞女子师范是由法国天主教仁爱遣使会1817年创办,位于今天北京城内西城区教场胡同2、4号内。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时,乾隆帝在这里西苑设教场,训练八旗军队(图01,02,03 )。该教场即今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所在地。
图 01
1923年在其东侧又建了另一栋教学楼,即盛新男中。(图04)
1949年2月北平解放,当时佑贞女中的一些进步学生组织起来保护学校,向修女做斗争,迫使修女离开了学校。
1952年2月,盛新男中与佑贞女中合并,改名为和平中学。
1952年9月,学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定名为北京四十中学。
1963年,该校分设为“北京市北海中学”和“北京市第四十中学”。
2004年,北京四中恢复了初中教育与北海中学合并,在原北海中学的校址(即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处成立北京四中初中部。从此,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成为北京四中初中部的校址。 (图05、06)
图 05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07)
图 07
现存教学楼二栋,这两座建筑坐南朝北,样式相同。立面三段划分,红瓦坡屋顶,红砖清水墙嵌以石料装饰,比例严谨,工艺精致。礼堂位于两座教学楼中间,砖木结构,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此外,盛新男中教学楼与礼堂间有一栋方形建筑为医务室;医务室南有教场碑一通;男中教学楼南面还有一栋办公平房。旧址现存建筑比例严谨,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内典型的教会学校建筑。
借用“图样山”博客的照片,欣赏这座教会学校今天的风姿。(图08—图16)
图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