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达-莫理循镜头下的老南京(01)老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卖凉粉的竹节鼓(文配图)

(2011-11-11 12:51:40)
标签:

老南京

城南

城南往事

深巷叫卖

响器

杂谈

分类: 影像金陵【宁】

                老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卖凉粉的竹节鼓

 海达-莫理循镜头下的老南京(01)老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卖凉粉的竹节鼓(文配图)

海达-莫理循镜头下的老南京(01)老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卖凉粉的竹节鼓(文配图)

海达-莫理循镜头下的老南京(01)老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卖凉粉的竹节鼓(文配图)

竹节鼓是南京卖凉粉的特用响器,它发出的声音不同于买酒酿的竹板,也不同于黄雀抽签占卜的竹尺敲,声音有点闷,但又变化。

竹节鼓取老竹根部一段竹节部分,在边缘处系一根绳端带有石珠的绳,绳长短依石珠打到竹节面,又打不到握鼓的手为准。晃动手,石珠打到竹节鼓的两面,由于竹鼓面为天然,内外厚薄不一,凹凸不同,打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有经验的还能打出“点”来。

昔日的南京,夏天是最难熬的季节:热(白天晚上一样),闷(晴天下雨一样),吵(屋里屋外一样:知了和叫游子),痒(大人小孩一样:大人臭虫咬,小孩儿痱子发)。

尽管那时节天热吃不下饭,但是每天到了 “吃下昼儿”的时候,大人孩子都喜欢卖凉粉的竹节鼓声,“吼”不得早点吃上一碗爽口,鲜美,解暑,提神的绿豆凉粉。

凉粉摊一放下,大人小孩都围到凉粉摊四周,摊板上放着透白,明晃的凉粉坨(放在“钵头”晾凉后倒出后形状),卖凉粉的麻利地在上面洒点凉水,显得更加透亮。小贩用铜质的粉丝刨,在凉粉坨上依次划过,刮出扁细的凉粉丝,刮出一定量的粉丝后(比如够装五,六碗的),就开始装碗。小贩用手迅速,准确地,不多不少地抓起一撮凉粉丝,装进大敞口蓝花白瓷小碗里,装有粉丝的碗一字地排在摊板边上的玻璃板上,等待放作料。

这时,孩子们的目光全盯在装了凉粉丝的碗里,心里盘算选择哪碗是最多的。那时买东西还是要先来后到的,如果你选择的那碗多的被前面人挑走了,你可以选另一碗,也可以等下一拨。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 剩下最后那碗没人要时,小贩会在上面加上半根一根的,引得几个孩子争要。这也是凉粉摊上特有的景象。

凉粉摊的作料都是用笔筒状的青花瓷罐装的,作料有:酱油,香醋,黄酒,红萝卜干丁(酱红)(酱油店卖的一种咸菜,咸菜丁切的非常的小,也就比芝麻大不了多少),白萝卜干儿丁(肉白),酱瓜丁(酱黑),靑蒜末(靑绿),胡椒面,红辣椒糊(明红)......每个罐里都放有取作料的长柄铜勺,铜柄下勺的面积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卖凉粉的麻利地从瓷罐里取出作料放入碗内,最有意思的是放香油的“勺”,那不是“勺”,而是在一枚小方孔钱的中间插了一根竹筷(一头方一头圆)作为柄的“端子”,这种“器具”经小贩“精明”的手,“舀”出的香油量绝对超不过三滴……

卖凉粉的在每碗里都要放七,八种作料,操作时动作娴熟,手法协调,上下舞动,勺把在瓷罐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催人垂涎欲滴,令人食欲大增。

“色”,“形”,“香”都有了,“味”还会差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