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枫影斜渡_vwb
枫影斜渡_vwb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89
  • 关注人气:5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2011-09-12 08:10:35)
标签:

老北京

穆斯林

牛街清真寺

天方历表

炉瓶三事

分类: 旧影说京【析】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关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

为当地穆斯林印送与伊斯兰教活动有关的资料。

(均为大图,点击两次即可)

1.1946年,1948年和1950年《天方历表》

表中标明新的一年当中穆斯林主要节日活动的时间,

名称,内容。还包括礼拜时的规则和《可兰经》中常颂的

主要经典语录(用“小儿经”标出)。

其中1950年那张历表中时间标的是“民国三十九年”,

这个纪年可能令人疑惑。我根据自己理解作如下解释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对于北平的一般老百姓而言,为了生计,对政治不是

太关注,日常的生活照旧,一种习惯性的叫法,名称和

称谓有短暂的延续是可以理解的。

牛街印发的《天方历表》毕竟是民间小范围的印刷品,

加之内容年年近似,只做个别修改就可以。中国人有习惯

的纪年方法,如乾隆丙辰(1736年)是乾隆元年,而六十年

一个甲子后,1796年正月初一颙琰受乾隆禅让而继位,

当即改年号为“嘉庆”。而民间对这一年的表述既有

“嘉庆元年”,也有“乾隆六十一年”。即使到了民国

时期也出现过与其并列的短暂年号,如“宣统”“洪宪”。

而1950年时如何纪年,尚无明确规定,如果当时规定

1950年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年”,估计这份印刷品

是不会出现“民国三十九年”字样的。

 

1946年《天方历表》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1948年《天方历表》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1950年《天方历表》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2. 7幅伊斯兰《可兰经》经文中经典文字的书法

阿拉伯文的书法由其悠久的历史。当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

中国的穆斯林把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的汉文化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中国穆斯林文化,其中书法,就包含

了汉文化书法中的多种要素和表现手法。从图中书法,

可看到书写者的书法功底以及经文书法表现出的美。

(每张经文都标出发音和大意,恐有不达,恭请指正。)

 

Ihdi-na sirat al-mustaqim

(带领我们走上着直达的路)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书写名章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Bismillah al-rahman al-rahim.

(以主的名义:慈爱之人最仁慈)

(后面经文部分未译)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Al-Hamdu li-Allah rabb al-alamin

(感谢主宰宇宙的主)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用汉语书法书写的《可兰经》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书写名章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Ya Baqi!

(哦!永恒的主)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Inna-hu alimun bi-zat al-sudur

(主真的知道每人心里在想什么)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Inna -Allaha ma a al-sabirin

(主和受难的人在一起)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3. 1幅《炉瓶三式》图

图中有:铜香炉,花瓶,荷花,如意香铲,筷子,香盒。

“炉瓶三式”实为“炉瓶三事“为旧时北京通行用语,

即:香炉、箸瓶和香盒。焚香时,中间放香炉,两旁分置

瓶和盒。“炉瓶三式”用于各种宗教或表示虔诚,祈祷,

祝福,期盼时的一种仪式。

香炉为焚香之器,所焚之香,并不是今天这样成束的线香,

而是香面或香条。因此多用带盖的香炉,以遮盖炉内所置

用来控制炉中火温的“隔火”。焚烧香面或香条时要用

铜箸与铜铲(在图中香铲做成如意状),箸瓶就是用来盛放

箸和铲的,早期还会在瓶边还放用来点火的火绒和火镰,

后来有了“取灯”,就不用“火镰”了。香盒用作贮藏

香面或香条的,从香盒里取香称“拈香”。人们佛教中的

“礼佛”又称为“拈香”,如:崇元观乾隆御制拈香诗

七律二首。图中增加莲花和静水壶(穆斯林“大净”和

“小净”是用),表明穆斯林礼拜时需内清外洁,省心正身。

这幅图更具有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特色。我曾在中央民族大学

的馆藏文物中,见到过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炉瓶三式”,

瓷件周身写有阿拉伯经文。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4. 妙香阁芝蘭精香水香包装封面

中国传统制香多用香木,香草,研磨细粉后加辅料制成焚香。后通过水路丝绸之路,引进大量的国外香料,制香用的香源材料也丰富多了,到了明末时期,品种有龙涎香、香油、岩蔷薇、橡树苔、乳香、檀香、香根、广藿香,沉香等等。特别是十九世纪发明用蒸馏法从香花中提取香油精(中国人时称“香水”)之后,中国人以使用“香水香”为上品。

中国穆斯林多喜欢清淡香味,用“兰花”“香水”制作的焚香更是首选,“蘭香”几乎成了很多地区穆斯林家庭或社团礼拜活动中必用的物品。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附北京旧时做供佛条香的照片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民国时期北京牛街清真寺提供的《天方历表》和经文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