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江指云寺(一)

(2006-08-17 23:34:09)

                      

丽江指云寺(可参看本空间照片)

 

     在碧波荡漾,水鸟飞鸣的拉市海西,青山起伏,绿林滴翠的秣度山中,巍然矗立着一座飞檐翘角、异彩纷呈、宝顶闪烁、风铃响脆的寺宇和建筑群落,那便是丽江古刹名胜指云寺,藏语称吉东烽卓林,意为绝对真知完备的喇嘛寺。

由于这座寺庙不在常规的旅游线路上,去过丽江的人很少去参观指云寺。指云寺位于丽江县城西 18公里,该寺三面青山绿林环绕, 寺前湖光山色,农舍田畴,错落有致,景致极佳。曾经被冠为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的指云寺就位于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

滇西北地区有悠久的佛教历史, 藏传佛教各教派传入云南地区的时期有先有后,最早传入云南地区的教派是噶举派和宁玛派。噶举派约于11世纪末分别从西藏和康区两路传入云南德钦、中甸、维西、丽江、宁蒗永宁等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噶举派经元、明两代在云南藏区得到广泛传播和充分发展。至清朝统治迪庆地区后,黄教受到蒙人支持,强迫噶举派改宗黄教,从此噶举派在迪庆藏族地区日趋衰落,但在纳西族木氏土司直接统治的地区,噶举派却有所发展。地方志记载有噶举派大宝法王、二宝法王,在清初因斗争失败而逃难至丽江的史实。
   噶举派又称白教,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支派最繁多的一个教派。云南噶举派多数是属于塔布噶举系统中的噶玛巴派,主要分布在丽江、维西、贡山纳西族地区及德钦、中甸部分藏族地区;主要寺院是丽江的福国寺、指云寺、文峰寺、普济寺、玉峰寺,这五大寺是原西康德格县的八蚌寺,即噶玛巴派母寺的分寺。白教的噶玛噶举派有三大禅林,称为上有楚普寺(拉萨境内),中有德格八邦寺(四川甘孜),下有丽江文峰寺静坐堂;三大禅林的住持又称为上有楚普寺的噶玛巴大宝法王,中有德格八邦寺的大司徒四宝法王,下有指云寺东宝法王。不言而喻,便知道指云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

丽江一带流传着该寺创建者立相喇嘛和寺名由来的传说:立相本姓和,为丽江束河中海普济村人,少时曾以编竹织席为生。他常到玉龙山砍竹子。一天,他出门去砍竹,走到半路上,想起忘带了砍刀,急转回家。只见妻子正与人私通。一气之下,跑到福国寺剃度为僧,法名立相。立相出家后,始终没有回心转意,苦读经典,番经三藏,无不精通。一年,西藏大宝法王来到丽江,召见所有僧侣,考核众僧修习的密宗佛法,因立相修炼的功夫十分深厚,加之待人诚恳,办事勤快,大宝法王就带其进藏深造佛学。数年后,立相学成,返回丽江,立志献身弘扬佛法。传说住锡福国寺的四宝法王(司徒活佛),到鸡足山朝拜,路经拉市,指着海西秣度山上飘逸的彩云,对跟随的福国寺立相喇嘛说:"那里是摩迦陀祖(莲花生)修法的落水洞,留有祖师的足印,彩云为佛光祥瑞之兆,云下之地可建寺。立相法师立即决定在此地建寺。他四处募集筹款,在一位信佛的剑川藏客和丽江知府元展的鼎力帮助下开始建寺。指云寺终于在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并请福国寺的具足(纳西族)大喇嘛为指云寺的住持。经大宝法王认定后,具足成为十四世东宝活佛,丽维十三大寺总管。指云寺就这样迎来许多高僧和四面八方的各族信教徒。

二百多年之后,指云寺在清代咸、同年间乱世十八年的民族战火中,化为乌有。光绪五年(1879年)在寺僧们的奔走呼号下,指云寺又重新巍立在拉市海边。经过几代喇嘛的辛劳,指云寺僧房多达二十四院,喇嘛一百多人,解放前夕还有五十九人。高底错落的寺庙僧房建筑群,宛如一座山城,座落在青山绿树之中,碧海银波之滨,成为丽江五大寺中僧房最多的一个寺。可惜历经战乱,屡建屡焚,现仅存1个主院和5个僧房小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