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说法国歌星(1)

(2006-08-17 21:22:11)
分类: 枫影译歌【译】

杂说法国歌星(1

国人有一种欣赏“名人”的嗜好,即:不看自己的感受,而是顺从人云亦云的习惯,也喜欢从昔日名人衰败的表现中,去想象曾有过的辉煌,也会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昔日黄花。
在商业运作中的法国歌坛,一位歌星的产生,必须有其生成的价值。如果一个歌星的受众群狭窄,并数量萎缩,定是昙花一现。即使是一位当红歌星,也要看他的受众群的社会层面宽窄,以及对歌星欣赏的持续度。一位法语歌星如果不会用两门以上的外语演唱,很难跻身于国际级别。而大多数的法国歌星也就在本土上,过过“星瘾”罢了。
加之法国社会的无形等级观念尚深,各人有其喜爱的歌星,似乎有点井水不犯河水。成人喜欢的,青年人不一定欢迎;在校学生喜欢的,社会青年不一定青睐。当然法国人中,不乏附庸风雅之辈,对社会流行之类常会嗤之以鼻,以掩盖自己的孤陋寡闻。如果说一位法国歌星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总统也不一定做得到。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让我们在法国工作人员回答有关“超级女生秀”的问题,我想不能以他们回答的优劣,来评价这些“秀女”的实际价值。
再说说目前在国内也会介绍的一些法语歌星,他们一般都在某个范围得过奖,这些奖大多是商业集团为获取更大利润下的产物。国人也不必看得过于认真。如果有人问法国什么多?答案是:狗粪与大奖。光是文学奖就有上千之多,可笑的是:有的奖金数额少到连来回坐地铁去领奖的钱都不够。所以爱幽默的法国人说得好:奖杯的唯一作用就是领奖人举着它给人照相,让更多的人来上当。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更要靠自己的实力。这让我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来华的“佐罗”,“金嗓百灵鸟”,“钢琴王子”在国内受到的礼待是何等的“光耀”和“辉煌”,这在当时法国的中产看来,如同今天的美国人看到泰森来华示拳一样的感觉。好在法国是自由的,任何人都有权对任何事表达自己的好恶,任何人无权阻止别人展示自己的权利。有的法国人自嘲地说:即使有人说法国的狗屎都带有香水味,那也是法国人的荣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