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的造星运动的确令人折服,短短的100天,博客点击率即超过千万,于是又一个网络神话诞生了,他就是被粉丝们称为“忧伤王子”的“Acosta”。
今天,新浪博客在首页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Acosta
新浪第一名草根千万博客诞生!》的文章,开头这样写到:“6月2日,新浪博客迎来了它的第八个‘千万人气博主’——Acosta。与他之前的七位如徐静蕾、潘石屹和袁立等知名人士不同的是,这位外表俊朗、气质忧郁、行为神秘的大男孩既不是演艺明星,也不是著名艺人,仅仅只是一个喜欢在博客上记录生活和思想点滴的孩子。”
生活中总被朋友戏称为追星族的我(其实对于我这个中年男人来说,早已“痛失”了追星的基本条件),又怎会错过这样一个大好时机?对于这样一位巨星自己竟然从未关注过!极度懊悔的同时,脑子里想的是要赶紧补上这一课。
带着新浪对这位神秘人物的描述,我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他的名为“极地阳光”的博客,一睹这位“草根”明星的风采:感觉他的外表还算得上是俊吧,但不够朗,并且含奶量极高;气质确实够忧郁的,以至于忧伤;他的神秘我想不是因为他的行为,而是来自于那个古怪的名字“Acosta”。原以为是英文,可惜词典里没有查到,实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而其华丽的穿着、豪华的住所、周游世界的旅行,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他的富庶,实在看不出他与我们这些真正的草根是一个锅里的馒头。

由于“Acosta”是1980年以后出生,又有着一定的文字功底,不少人由此联想到了“80后”这个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韩寒。有位前辈甚至干脆把他和韩寒并称为“凹型的80后”,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作为80后新锐作家的韩寒,其犀利的笔锋、过人的胆识、勇猛的气魄是有目共睹的,土话讲韩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爷们”;而纵观“Acosta”的文字,行间字里充斥着莫名其妙的哀愁和忧伤,宛如十八世纪欧洲的贵夫人,慵懒地半躺在春光下发出的无缘无故的轻声叹息;又象一个锦衣玉食的“闺中怨妇”的无病呻吟;更象是整日困于富人笼中时刻渴望自由的金丝雀的哀鸣!
如果硬要把韩寒和“Acosta”扯到一块,那他们之间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所谓的“另类”:韩寒的文字出位&“Acosta”的性格错位。而最为关键的在于,韩寒的“出位”往往能带给人们一种快意的激昂;但“Acosta”的“错位”带给人们的只有忧郁、茫然和悲伤。
“Acosta”文字之细腻,让我学会了用纤细的目光观察这个原本就纤细的世界。于是我发现了
“Acosta”哀愁、忧伤之外的另一个特点:他在行文断句的时候只会用“。”(句号),此处不妨摘录一段原文:“有一次。做梦梦到小宝死了。醒来。披了衣服去院子里看他。寒冷的夜里。他欢快地跑了出来。我抚摩着他的背。差点掉了眼泪。只记得那天月亮如水。静静地撒在我们的身上。”众所周知,人一但成名,尤其是在文坛,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师们,即使在不经意间出现了低级的笔误,也会被追捧的人解释成“妙笔生花”、“恰到好处”!因此,“Acosta”的这种原本就狗屁不通的断句方式也就自然被他的拥趸们预测为“即将领导时代潮流的下一个流行元素!”我不是语文专家,所以对这种“。”的用法不敢妄加断言,但我敢肯定一个事实:即使这段文字出自一个一年级小学生之手(暂且不论内容怎样),老师也会因为一“句”到底判他不及格!
韩寒曾经因为《三重门》发起了向传统的教育体制的挑战,不知道“Acosta”能否通过他的文字,为我们传统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带来一次新的变革?
作为70后,我们将拭目以待……
请您点击
谢谢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