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分置改革、券商综合治理、大股东欠款清算、股指期货枕戈待旦……一系列着眼于制度性建设的改革,助推了中国股市的一段燃情岁月。股指节节攀升、板块轮番上涨、个股激情四溢。
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势不减,人民币兑美元12月29日中间价跌破7.81关口,报7.8087创汇改以来新高。
2005年12月30日,上证指数还在1161.05点,而到2006年12月29日,上证指数已踏破2600点大关,指数翻番有余。同期,深证成指从2005年12月30日的2863.61点,涨到了目前的6600多点。沪深两市的指数涨幅双双超过100%,在全球股市中也是傲视群雄。
毫无疑问,股权分置改革改和人民币升值,是助推股市上攻的最大动力。2005年7月21日至2006年5月16日,上证指数从1000点附近上涨至1664.09点。沪深股市处于熊市末尾,牛市的初期。在这一波行情中,股改题材股轮番上涨,赚钱效应开始显现,有色金属、资源股成为多头主力。
经过这波行情的大涨之后,市场进入震荡整理消化获利盘的阶段。从2006年5月17日至2006年8月7日,上证综指最高上攻至1757.47点,最低探底至1512.52点。这一时期,新老划断、IPO
2006年的最后一波行情,即为2006年8月8日至今的火爆,上证综指从1547点一路推升至2600多点。中国国航拔地而起,大秦铁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连拉长阳,老蓝筹联通、宝钢等蠢蠢欲动……深沪股市一路攻城拔寨。12月14日,上证指数一举突破2245点,掀掉压在股市上长达5年的历史大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