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多”县西递村

标签:
黟县世界文化遗产图片 |
【1】西递和宏村两个闻名世界的古村落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两村相距20公里左右,开车只需几十分钟就到,这两个景点是我们临时增加的,虽然在每一景点才只待了两小时,但就是这两小时,它让我深深迷恋上了徽派建筑。
皖南有个黟(读yi)县,“黟”这个字很生僻,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也难怪,“黟”字除了用作地名之外,基本别无它用。当地人对我说:“我们外出工作,都说自己是‘黑’‘多’县的。因为即使我说是黟县的,别人也不认识不会写,还得用‘黑’‘多’去解释。因此最好的办法,就说是‘黑’‘多’县就行了。”
2011年夏,女儿中考刚刚结束,为了缓解压力,我们计划游览一下黄山,顺便再去合肥的三弟家逗留了几天。到了合肥,三弟告诉我:“安徽的旅游景点很多,尤其是黄山附近,有很多景点都在黟县,有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还有水墨宏村,以及有‘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南屏,再有就是拯救了北京城的赛金花,她的故居就在黟县。”
起初,我还真对这村那镇的没什么兴趣,一是此次行程紧张,在安徽一共就有三天时间;二是回京的车票也已经定好;再加上,我认为村镇无外乎就是几间老房子而已,看不看无所谓。
三弟见我有一搭无一搭的,就强力建议我说:“我劝你还是抽出点时间去看看,这里的村镇都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而且被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非常值得一去。”
听说是世界文化遗产,女儿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们把黄山行程缩短了半天,下山后就匆匆赶往了黑’‘多’县的西递和宏村。游览之后确实感到不虚此行,遗憾的是,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太短了,每一处景点才转悠了两个小时,这样走马观花似的游览,看到的只是徽派建筑的皮毛,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如能住上半个月,那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2】这是西递村标志性建筑---牌楼。即使是没有颜色,牌楼也是那样的雄伟漂亮。据导游介绍,像这样的牌楼,村中一共有十三座,WG时期砸碎了十二座,这一座是为了当反面教材才得以保住。
【3】这个阁楼是抛绣球的地方,具体是怎么个传说我也没记住,只知道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绣楼。
【4】皖南的“女儿墙”,也不知人家是不是这样叫?北京是这样称呼的。
【5】村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6】仰拍绣楼。
【7】进入皖南地区,建筑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特点,灰色顶,白色身,房檐翘,窗框雕,这样的建筑再配上绿色的稻田,把皖南地区装扮的别有一番特色。
【8】别看我喜欢养狗,可是孤身一人遇见狗时还真挺害怕,因为我的相机很容易引起狗的误解;再有,一个200斤体重的人朝他家门口走来,倘若它的狗脾气一发,回过头来咬我一口,那我可就惨了!
【9】站在阁楼上俯拍村中的屋瓦。
【10】坐在门前卖煮玉米的村民。
【11】清净的村落
【12】这是西递村村口,清清的河水从村前流过,小石桥架在村前,成为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
【13】不能不佩服我们祖先中的能工巧匠,他们把村庄建设的太美了。
【14】西递村街道。
【15】墙上的窗户都是用石头镂空雕刻,工艺相当考究。
【16】古香古色的街道。
【17】村中最常见的梯形屋檐
【18】这是村里开大会选举领头人的地方,看看这里的规模就能想象昔日的辉煌。
【19】风格迥异的徽派建筑。
【21】导游说:村中哪户人家官位大,就看他家的“八”字大门开多大,越大就说明官位越大。这家的八字门开的最大,因此他家就是该村在朝内做官做的最大的一个。
【22】阁楼上的房檐很漂亮,只可惜我带去的镜头无法取下全景。
【23】西递村街道
【24】西递村内用青石板铺成的老街道。
【25】西递村街道
【26】西递村的狗狗们很幸福,他们能无忧无虑地躺在街上睡大觉,没有人打扰他们,也没有人伤害他们,世界如果能这样祥和就好了。
【27】这个地方叫一线天。
【28】西递村炒茶的妇女。我发现这里的村民不怕游人拍照,只要相机一对准她们,村民们还很配合。不像某些地区,只要相机一对准她们,马上就躲开,其实拍照也是为了给她们宣传,有什么可想不通的呢?
【29】西递村中心街道
【30】我感觉居高临下拍摄西递村街道很美,如果用无人机拍摄应该更美。
【31】西递村中的主要街道。
【32】大户人家的宅门建筑。
【33】生活惬意的西递村民。
【34】绣楼在西递村的中部,站在高高的绣楼上,全村风貌一览无余,可想当年这家在村中的地位一定够高的。
【35】僻静的村中老街道。由于我们的行程就是跟着导游绕村一圈,因此村中的很多地方我都没看到,只能期待下次多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