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老兵53
北京老兵5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012
  • 关注人气:7,5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陲日记---大雪封山

(2021-02-13 12:12:31)

 

边陲日记---大雪封山

 1983年12月的一场大雪,让四角田营区变成一片洁白。图为重庆战友李强站在无线连路口拍照留念。


轮训队结业了,所有学员都走了,一夜之间,卧龙谷发信台变得冷冷清清。集合站队的哨声没了,热热闹闹的营区里,现在是一片空空荡荡。晚上听不到熄灯哨,夜里也没有了站岗的哨兵,营区里黑咕隆咚一片寂静,窗外的小雨在不停地下着,滴滴答答的雨滴声,让营区显得更加死气沉沉,这样宁静的夜晚,到让我有些不习惯了。


五中队领导把我调到了一个小房间,同屋还有一个基地汽车营的老兵,他叫陈平,78年山东兵。五中队的司机今年复员回家了,食堂的小罗学习驾驶还没有回来,为了保证卧龙谷生活车的正常运行,他暂时过来帮忙。


我和陈平在一起聊的很投机,他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并且记录的很详细,把事情的起因、结果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让人能详细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生过程,他的记录方法给我很大启发。


头一次住进双人间,感觉很惬意,大房间一个屋子住十几个人,夜里起来撒尿的,半夜换岗的,晚上说梦话的……一夜至少被吵醒好几次。最要命的是,出来进去的人,把室内仅有的那点热乎气放走,带进来的是刺骨的冷风。我的床铺挨着门边,夜里经常被冻醒,那种滋味很难受。如今睡觉踏实了,夜晚也没人打扰,早上没人催你出早操,都早上八点钟了,我依然还在睡梦中。


推开房门,屋外变成了一片银白色,营区内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大雪足足有50公分厚,食堂的柴草棚子都被压塌了,公路上的电线、桉树、棕榈树、芭蕉树等,都被大雪压得折的折,断的断,东倒西歪一片狼藉。


食堂的门已被大雪封死,炊事员正在用铁锹挖一条通往食堂的路,鹅毛大雪还在不停地下着,离我们不到百米远的新燕子村,一点儿都看不见,大雪让整个卧龙谷地区变成了一片茫茫雪原。


边陲日记---大雪封山
 图为802团无线连1970年山东菏泽战友赛序献在营区大雪中留影。(感谢战友的支持)


我是北方人,见过大雪,可像今天这样的大雪,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大雪阻断了交通,压断了电线,卧龙谷发信台与外界断绝了联络。没有电就没有水,没有鼓风机食堂就无法点火做饭,炊事员从邓教员家借来了一个煤油炉子,他把雪铲进钢笼锅,再把积雪融化后,为大家煮了一锅白米粥,我们总算凑合了一顿早饭。


幸好轮训队的学员是提前一天离开的卧龙谷,不然这几十口人就得喝西北风了。由于食堂无法开火,午饭和晚饭都是靠煮黄豆和煮海带来将就。灾害面前,五中队留守人员同生死共患难,不管是什么职位,大家都来到食堂帮助炊事员一起做饭,尽管困难重重,但每天能有饭吃,大家觉得很知足。


没有水,洗脸刷牙都是个问题。陈平从食堂找来一个大钢笼盆,里面盛满了积雪,打算放在石头上烧化后洗脸刷牙用。


钢笼盆很快架好了,可烧火用的劈柴没有,食堂做饭用的劈柴都埋在了大雪里,就是找出来也是潮乎乎的不好烧,我正在为难,陈平拿起一个板凳就往地上摔。


“陈班长,您这是做什么?”


“非常时期,生存下来是第一位,一个破凳子部队有的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说对不?”


“对是对,可是有些可惜啊!”


“没什么可惜的,这雪要是再下两天,我看咱们连食堂的门都得拆下来取暖。”


陈班长说的确实不假,雪后屋内冷的就像冰库一样,冻得人直打哆嗦,为了取暖,山东老兵又找来了一个洗脸盆,他把烧过的木炭夹到洗脸盆里,又在盆里架起了几根木头,火盆顿时燃起熊熊的火焰,炭火中还夹杂着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这是搪瓷盆被烧炸瓷的声音。


屋子暖和了,可人却待不住了,木头燃烧冒出来的浓烟,熏得让人根本就睁不开眼睛。我对山东老兵说:“咱们还是把火盆放到屋外吧,睁不开眼倒好说,咱们可以闭着眼躺在床上,关键是这燃烧的火苗里,它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咱们的屋子不通风,这样很容易煤气中毒的。”陈平说:“你说的对,咱俩就坐在外面取暖,先熬过白天再说。”篝火旁,我们两个人漫无边际的聊起了家常。


各种困难不断袭来,三中队和五中队的粮食都没有了,如果雪还不停,那么吃饭就成了严重的问题。不过生活在部队大家庭里,我一点都不担心吃饭问题,大雪就是下一个月,我们也不会饿死,必定现在的后勤保障很先进,实在不行,部队还可以空降食品救援。


让我最担心的就是比赛问题,离比赛开始还有三天时间,这样大的暴雪比赛还能进行吗?如果开远市取消了比赛,我可就惨了,让我白准备了一个月倒好说,关键是回去后怎么交代?部队领导能相信我吗?


入夜后,大雪终于停了,我高兴地就像个孩子一样跑到雪地里打滚,二尺多厚的积雪,趴在上面就像是趴在棉被上,我尽情地在雪地上打着滚,享受着雪后带来的快乐,从小到大还真没有这么撒过欢儿。


转天一早,连队让陈平开车出去探探路,陈班长让我和他一起去,我迟疑的问。“班长,这雪这么大,山路能走吗?”


 “我这辆车是苏联的老嘎斯,它是四驱车没事。”


“什么是四驱车?”


“咱们解放牌卡车都是用后轮驱动,这种车在泥地或雪地里行驶容易打滑跑偏。我开的这辆车是苏联产嘎斯63,它可以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以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轮驱动。”


我听得有些晕“什么扭矩?”


“就这样说吧,别的车都是两个轮子转,而我的车是四个轮子都能转。”


“这有什么优势吗?”


“打一个比方,假如我和大解放车同时过草地,它的两个驱动轮陷到泥里动不了了,就只能等待救援,而我的嘎斯63则不然,它的四个轮子都能驱动,只要有一轱辘能发力,就能把车开出来。”


“这么神奇!”


边陲日记---大雪封山
  图为重庆友李强站在大雪中留念


 

带着好奇心,坐上连队的老爷车嘎斯63,我和陈平一起出了营区。公路边到处都是雪灾带来的惨状,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路边像电线杆子粗的桉树,都能被大雪压断。大树把电线砸成一段一段的,怪不得卧龙谷地区停电了,敢情都是大树砸断的,这大自然的威力可真不能低估。


326国道上积雪少一点,但看不到过往的车辆,在一处山坡下,有一辆开往个旧的长途车被困,长途司机加大油门尝试了几次汽车无济于事。长途司机无奈的摇摇头,只能坐等公路上的积雪融化后再走。


柏油路上,有很多身穿黑颜色服装的少数民族女孩在捡被大雪压断的树枝。她们身上穿的布料,都是传统工艺织出的土布,看着很粗糙,不过点缀上各种饰物后,就显得糙而不土,美而不燥。女孩们在雪地里一黑一白,显得格外突出。令人心酸的是,很多女孩子是穿着草鞋光着脚,还有人干脆就没穿草鞋,驮着树枝走在泥泞的雪地里,这样的画面让人看了真难受。


云南的降雪有这样一个特点,来得快,下得大,雪一停,立刻化。别看昨天还是白雪皑皑,可今天遍地泥泞不堪,陈班长驾车翻过了几个大陡坡,四驱的老爷车非常给力,一点儿不费力就顺利通过,困在路边的长途车,无不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在公路上行驶。


“没问题!公路上的积雪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得多,我们可以原路返回了。”陈班长兴奋地调转了车头,回去报信。


听了陈班长的汇报,三中队、五中队决定下午去开远买菜拉大米。我原本计划30日下开远住宿,为了担心天气再出现什么幺蛾子,我决定提前一天去开远住宿,只有早点掌握开远情况心里才踏实。


收拾好比赛用品,重新坐上五中队的嘎斯63老爷车,经过几个有惊无险的陡坡,我终于顺利的到达了开远。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开远不仅没下雪,而且路面上还是暴土扬长,我的担心终于没有了,比赛肯定能如期举行,这可真是云南十八怪啊!一山有四季,山上下雪山下晒。

 

边陲日记---大雪封山

 


亲 爱 的 朋 友


您的关注就是对老兵的最大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 “迟暮斋”


边陲日记---大雪封山


感觉和您的口味,就用手指点亮“在看”支持老兵。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