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旅老兵风采(九)---根旺立功

402部队要带领一个发射营去西北发射了。自从接到了预先号令 ,部队从上到下,就忙碌起来了。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四大系统按照预案有条不紊的进入战前运转。
在402部队,讲究的是“万无一失”。而且,部队自成立那天起,发射过N次实弹,从来没有“失手”过。402部队的操作规范,是二炮部队训练的范例;D3型号导弹的稳定性试验,改进试验,增程试验,数据都有在402部队获取。因此,对于实弹发射,402部队的官兵,无比的自豪,也无比的重视。
机关忙,发射营忙,机关的战士们也跟着忙。机关兵,平时稀拉,关键时刻却不敢拉稀。个个都像上满了发条的钟表,上传下达跑不得歇停。
在忙勤务的同时,也在忙着打探消息:谁能跟着机关去执行发射任务,首长这回会带谁去西北。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经济实力不足,是“军队要忍耐”的年代。导弹发射营不是每年都能有实弹发射的。当兵三年,守着“D3”导弹,能把规程背的滚瓜烂熟,把号位摸的锃光瓦亮,也有可能遇不上发射实弹。
机关的士兵,整天在机关打转转,不要说参加实弹发射了,能参加模拟训练,近距离看看D3的弹体,就已经是很荣幸啦。到西北发射场,亲眼目睹大国长剑刺破苍穹,一跃飞天那震撼的大场面,那是十分难得的,更是十分珍贵的经历。所以,都瞪大了眼睛要抢着去。
小车班长陈根旺,这次没有想去。因为根旺是老兵,已经去过两次了。虽然根旺也很喜欢在发射场外的小山包上,蹲在掩体里,在震天动地的巨响声中,望着导弹腾空而起。但是,这次根旺要让出名额,给新兵去。
司令部管理科的Z管理员,刚刚从直属队T连队调入机关管食堂,遇上了这难得的机会,岂可错过?Z管理员积极要求去西北参加发射,在获准之后,却不踏实了。
原因是,司令部首长在批准他去西北的同时,也告诉了他在西北办食堂开伙的难处:一是司、政、后、技四个部门的领导、机关干部,都在这个食堂吃饭,保障的难度大。比如,机关干部经常加班,常有公出,不能定人定时吃饭,饭量、菜量难掌控;再有,机关食堂的家底薄,没有节余的伙食费带到西北。人多、钱少还要吃好,难度大着咧。
Z管理员原来是直属队T连队的副连长。抓伙食,是行家里手。可是让Z管理员心里没底儿的是,这西北的伙食难搞,部队里早有传闻。发射场地处西北高原的山凹凹里,离最近的县城,也有四、五十公里。
高寒缺水,无霜期短,连长树都困难,不要说长蔬菜了,常见的蔬菜是土豆。土豆便宜,有营养,也能做出几个花样菜,可如果是一个多月天天吃土豆,就没有味道了。
西北的初秋,寒霜已至,青菜是有的,那多数是外地运去的,贵着呢。还有,机关和发射营同时进场,可是,机关的伙食标准,却比发射营低了一大截子。和伙食费富裕的连队食堂对比着吃,还要机关干部们吃的满意,这难度,就更大啦。
Z管理员,是好强的性格,争到手的任务,一定要干的漂亮才心安。Z管理员熟知人是战斗力第一要素的原理,便开始物色人了。他要组建一个过硬的炊事班,带到西北发射场去。他像过筛子一样,把司令部机关的士兵过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相中了小车班长陈根旺。
Z管理员找到了根旺:“咱俩一起去西北吧?”根旺连忙摆手:“不中不中,我都去了两次了,这次还要去,班里的同志们会有意见的。”Z管理员说:“你跟着我们炊事班去,我们一起搞伙食。”根旺说:“那也不中,你们炊事班有班长有炊事员,我去搞伙食,算哪门子的事儿呀。”Z管理员又说:“你跟着管理科开生活车,管给养,不算司机班的名额,也不算炊事班的名额,这总可以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根旺就不好再推辞了。于是,根旺跟着管理科,开着解放牌卡车,进入西北发射场,做了机关食堂生活车的驾驶员兼给养员。说的直白了,就是开车买菜一肩挑。
Z管理员相中了根旺,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伙食要搞好,负责采购的给养员是关键。根旺和Z管理员,曾经都在无线连工作,互相了解。根旺是志愿兵,当兵比Z管理员早一年呢。
根旺人好,不管是在连队,还是在机关,都是公认的老黄牛的品格。根旺去过两次西北,熟悉那边的情况,让根旺负责采购,是再合适不过了的。Z管理员要搞好伙食的基础,算是打牢固了。
根旺是个讲信用的人,既然答应了要去管给养采购,那也是要干的漂亮才心安。伙食费钱少又要吃的好,那就得开源节流。咋开源?根旺想了个办法。
根旺参加过两次发射,去过两次西北,是开小车保障首长用车,往外跑的多,对发射场周围的社情民情非常熟悉。那时候,西北缺大米,农村的老百姓把大米看的很金贵。几斤大米,就可以换一只鸡。军用粮票买大米,不到两毛钱一斤。
根旺给Z管理员出主意:“多带点军用粮票,可以用来卖大米换鸡、换蛋,这伙食费就省下了。”Z管理员有老乡在后勤部军需科当助理员,当场就拍了胸脯:“这事儿好办,没有问题。”
到了西北,根旺买菜起大早就走,顺便给公路边上的老百姓带土豆到县城菜市场,每斤赚一分钱的运费。人辛苦点,一次带个三、四千斤,买菜的钱就多了。
根旺脾气好,说话和气为人厚道,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买菜,土豆装车卸车根旺都和老百姓一起动手,老百姓都爱和根旺打交道,根旺每次出去买菜,都不放空车。
根旺起早带黑忙忙活活每天不得闲,这边用大米换鸡换蛋,甚至换来了牛肉、羊肉还有狗肉,吃肉的钱省下来了,那边买菜出车顺带着拉土豆,每次都能弄个三、四十块钱。
钱多了,就敢买贵菜好菜,变着花样吃,伙食自然大有起色。就餐人员的满意度,空前的高。在一片赞扬声中,Z管理员很有成就感。根旺整天跑进跑出很辛苦,可是看见大家吃的满意,心里也乐滋滋的。
心情好,时间过得就快,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部队发射成功,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部队的老规矩,战前动员,战后总结。总结中,机关干部一致认为,这次机关食堂的伙食好,吃的满意,要给炊事班奖励。
机关政治部的一位老宣传干事,文笔酣畅,思维敏捷。善于找典型,抓亮点。他多次随部队进入发射场,主持宣传工作。这次,亲身体验了机关食堂伙食的巨变,他找到Z管理员,推荐根旺立功,还要记二等功。
给根旺记功,Z管理员心里早就有的打算。这会儿,得到了机关干部们的肯定,还提议记二等功,Z管理员乐的满脸开花。可是,要推荐根旺记二等功,就拿捏不准了。
Z管理员问:“部队记二等功的名额,控制的严格,通常都是向发射营一线操作手倾斜,根旺在机关食堂,能行?”
宣传干事说:“咱们二炮作战,是百人一杆枪,注重全员密切配合,各个岗位都很重要。食堂伙食搞得好,服务工作做得好,对部队的训练也有‘推力’。炊事班的‘岗位’,和‘D3’发动机班的‘号位’一样重要。我早就在观察根旺的工作状况了,这回机关食堂的伙食变化大,根旺的贡献最大。根旺的推荐材料,我来帮你写。”
宣传干事看问题,就是大视觉,有深度,见解独到。听宣传干事这么一鼓动,Z管理员信心十足,就给根旺报二等功。
就餐人员,吃的好,吃的满意要点赞。而管理科自己的总结,是要过细的:思想要总结,工作要总结,作风要总结,还有账目也要总结。
根旺和Z管理员先核算了现金账:伙食费节余了两百多元。俩人很开心。可是,核算了粮秣账之后,这哥俩傻了眼:大米超指标两千多斤。
平日里今天一小袋、明天半大包的往外提,不觉得有多少,一算总账可不得了。这哥俩儿的心情,一下子从沸点落到冰点,拔凉拔凉的心里发慌没了主意。
Z管理员立马跑去找当军需助理员的老乡,想讨个解决的办法。军需助理员听说了这事儿,也大吃一惊:“几十个人的小伙食单位,一个月的时间,多吃了两千多斤的大米,了不得啦!”
军需助理员不敢怠慢,赶紧向后勤部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听到大米超支两千多斤,立刻察觉到这个超支,特别反常:“这些大米‘漏’到哪里去啦?这是一个大事,我要亲自过来调查清楚。”
听说后勤部领导要来调查,Z管理员对根旺说:“这事是我答应的,跟你没有关系,我是干部,我负责。”
根旺真诚的对Z管理员说:“这主意是我出的,事儿也是我办的,理当我负责。你是干部,前程大着咧,不能为这事儿耽误了前程。我呢,横竖还是一个兵,咱没贪没占,就是为了大家吃的好点,我扛得住。”
说话间,后勤部领导带着军需助理就到了。领导也学着毛泽东搞调查研究:面对面,听实话。先召集人,开个座谈会,拿到第一手资料。
来意不说自明,管理员召集了炊事班长和炊事员,交上了伙食现金账本,实物进出库登记本,还有每周的食谱底单。根旺交上了每次大米换鸡的日记账,还有顺风车带土豆的日记账。
座谈会人人发言,先说本职工作,再说个人想法。领导一边听着,一边仔细的翻着看着账本。等到大家的发言完了,领导开始刨根问底了。
领导把账本递给军需助理,开始问话。“这大米出库,实物入库,都谁是经手人?”
Z管理员说:“是我和根旺经手的,炊事班长签字的。”
后勤部领导:“这炊事班长的签字,都是当时签的吗?”
炊事班长说:“是的,每次都是我们三人在场。”
领导又问根旺:“每次买菜,都是你自己吗?”
根旺说:“是我自己。”
后勤部领导:“顺风车带土豆,也是你自己吗?”
根旺说:“是我自己。”
后勤部领导:“每次都是三、四十块钱,咋会算那么准呢?”
根旺如实回答:“这是提前约好了的,不敢多带,不超过两吨货,车子不浪费油。如果装多了,装卸的时间长,会耽误买菜。”根旺黑粗的手指头,指着在军需助理手上的账本说:“这日期和数量,都记在这里咧”。
“咋没听说其他单位的买菜车顺风带土豆呢?”领导又问军需助理。军需助理说:“带土豆要摸黑起早,驾驶员还要帮助装车、卸车,这事儿除了根旺,没有人愿意干。”
“油料有超标不?”后勤部领导又问Z管理员。Z管理员言之凿凿,肯定的回答:“生活车用油,一点也没有超标。”领导的眼睛,盯着根旺那双长着老茧发黑粗糙的手,不再问话。
领导接着批评:“这次咱们食堂,鸡、蛋、肉,整天的变着花样吃,我还以为你们带了节余的家底出来了呢。没成想你们动了歪点子。大米换鸡,严重违反粮秣制度,顺路带货赚伙食费,也是政策擦边,根旺要吸取教训。”
Z管理员还要开口,领导摆手了:“这大米账和带货的帐,还有买菜的车公里和油耗,军需助理一笔一笔核实清楚。对着当日的食谱一起核对,看看这大米到底是“吃”掉了,还是“漏”掉了。详细核实的结果,报到我这里。司令部领导那边,我会去通气。”
临要走了,领导握了握根旺那双黑粗的手:“炊事班成绩显著,总结按照原计划继续搞,评功评奖继续报,经验教训继续找,功过两条线,功过不相抵。”
后勤部领导走了,Z管理员的心里不踏实了。听领导的口气,这事儿,是要根旺来扛了。Z管理员于心不忍,脚前脚后就跟到了领导的办公室,直接了当的跟领导说:“事儿是我安排根旺做的,你要处理,就处理我吧。”
领导看着Z管理员一副敢做敢当的神态,严肃的说:“你要扛着,是对的,部属出了问题,领导肯定要向扛着。咱们总不能自己吃得满嘴香、肚子圆,再去处理辛辛苦苦工作的战士吧?这次你们机关伙食办的好,根旺工作出色,大家有目共睹。看看根旺那双黑皮老手,啥都明白了。可是,根旺违反政策,也是明摆着的事儿。”
领导分析了原因:“根旺以前没有接触过后勤工作,不懂后勤制度,你也刚从连队调到机关,粮秣供应政策也懂的不多。这次如果先做了粮秣制度教育,就不会出纰漏。原则要坚持,赏罚要分明。过失,在我们领导自身,政策教育不够,粮秣管理不严。而功劳,则是任劳任怨跟着我们干活的战士。我们不能让战士为我们背黑锅。”
最后,领导加重了语气:“当领导的,要爱护战士,关键时刻,战士们才会跟着我们冲锋陷阵。”
一番长谈,Z管理员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听领导的意思,管理员就是根旺的直接领导,可以把这事儿扛下来。于是,坦坦荡荡的走出了领导办公室。
几天后,部队的表彰通报下来了,陈根旺的大名写在光荣榜上:记二等功一次。Z管理员,也被点名表扬。
记二等功的权限,在部队党委。据说,在党委会上,后勤领导先认真的做了自我批评,然后,极力主张给根旺记二等功。
后来,后勤领导在营区闲着散步,遇见了根旺,问:“有啥想法不?”根旺有点拘谨,说:“咱去西北事儿没做好,给领导惹了麻烦,还得了二等功,不好意思咧。”
领导说:“根旺你是个好兵,瑕不掩瑜。”根旺开心的笑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根旺望着领导,认真的问了一句:“你说的这“夏不腌鱼”是咋弄的?我还没有听明白。”
领导憋住笑,拍着根旺的肩膀说:“傻小子,还要加强学习哈,回去问你们的Z管理员去。”
亲 爱 的 朋 友
您的关注就是对老兵的最大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 “迟暮斋”
用您尊贵的手指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