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的桥

标签:
杂谈历史图片文化旅游 |

【1】云南建水古城的双龙桥,也称十七孔桥。

【2】】双龙桥,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也称

【3】2006年8月,我第一次见到双龙桥时,它坐落在一片荒草当中,桥旁边盖有很多违章建筑,摩托车、拖拉机呼啸着从桥上通过,古桥在荒野中苟延残喘,我感到无限的可惜。

【4】没想到十几年之后,建水县能把这里治理的这样好,来建水旅游的人多了,当地的经济业发展了,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5】如今来到双龙桥就感到美景拍不够,周边的环境与古桥遥相呼应。

【6】桥身与十几年前判若两桥

【11】双龙桥周边绿化了很多树木和花草,无论你是哪个季节来建水,都适合来此旅游。

【12】我尤其喜欢三角梅,这种花在云南很常见,就像北方的黄杨,遍地都是,看了心情很舒畅。

【13】云南的天气一会儿阴,一会儿晴,眼看掉下了雨滴,转眼又会放晴,这就是云南十八怪:车前下雨车后晒。来此旅游的朋友大可不必闭门不出,该出行就出行,云南天气十里不同天。

【14】站在新桥上拍摄老桥全貌,新桥无论从工艺、技术和材质上都比不上老桥,同样是用石材制作,两桥的差异太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5】不管怎么说,能把老桥保护下来就是给子孙们的一份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住。

【16】我太喜欢三角梅了,这种花花期长,抗干旱,喜阳光,几乎全年都在用美丽的颜色迎接游人。

【17】双龙桥

【18】带我们来此旅游的建水紫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刘斌

【20】手机拍摄

【21】建水的十七孔桥

【22】这是泸江河上的另一座古桥乡会桥,它是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目前正在修缮保护当中。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

【23】乡会桥我是第一次见到,过去它和双龙桥一样,都被埋没在荒草和违建当中,有些地方已经被严重破坏。看来建水的老玩意很多,再不抓紧保护就要成为废墟。

【24】乡会桥廊桥里面是当地百姓休息的场所,干活累了,坐在廊桥里抽袋烟、喝口茶,外面骄阳似火,廊桥里阴凉避暑。

【25】远眺乡会桥

【26】近观乡会桥

【27】乡会桥旁边是乡会镇公所,年久失修,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28】远看近看乡会桥

【29】相信再过几年去建水,这里一定会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变化。

【32】古建筑的整体还在,相信恢复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33】乡会镇公所。

【34】乡会镇公所。

【35】手机拍摄乡会镇公所。

【36】乡会桥和乡会镇公所多年无人管理,门前的石墩已经丢失。损失最严重的是乡会桥,里面的石墩有多处丢失。严厉谴责这些文物贩子,公安机关理应严查,还公众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

【37】文物毁坏严重的乡会桥及镇公所。

【38】建水县城郊区一片绿油油的荷花,这里的藕又白又嫩,看着就喜人。

【39】摇摇欲坠的乡会镇公所

【40】破坏严重的乡会桥,正面的两个石墩全部丢失。

【41】这里是泸江河上另一座五孔古桥,我注意了一下,在泸江河上,这样的古桥至少有三座,据说过去都是三孔桥,由于受到夏季洪水冲击倒塌过,为了增加排水能力,后来把桥改建成了五孔桥。

【42】上图为乡会桥,下图为双龙桥,两座古桥都属于传统建筑精华,保护古桥责无旁贷。

【5】如今来到双龙桥就感到美景拍不够,周边的环境与古桥遥相呼应。

【6】桥身与十几年前判若两桥

【9】今天的双龙桥从任何角度拍照都很美
【10】由于我们是非节假日来此旅游,因此游人很少,如果是周六周日来此拍照,游人就会很多。

【11】双龙桥周边绿化了很多树木和花草,无论你是哪个季节来建水,都适合来此旅游。

【12】我尤其喜欢三角梅,这种花在云南很常见,就像北方的黄杨,遍地都是,看了心情很舒畅。

【13】云南的天气一会儿阴,一会儿晴,眼看掉下了雨滴,转眼又会放晴,这就是云南十八怪:车前下雨车后晒。来此旅游的朋友大可不必闭门不出,该出行就出行,云南天气十里不同天。

【14】站在新桥上拍摄老桥全貌,新桥无论从工艺、技术和材质上都比不上老桥,同样是用石材制作,两桥的差异太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5】不管怎么说,能把老桥保护下来就是给子孙们的一份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住。

【16】我太喜欢三角梅了,这种花花期长,抗干旱,喜阳光,几乎全年都在用美丽的颜色迎接游人。

【17】双龙桥

【18】带我们来此旅游的建水紫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刘斌

【19】手机拍摄双龙桥

【20】手机拍摄

【21】建水的十七孔桥

【22】这是泸江河上的另一座古桥乡会桥,它是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目前正在修缮保护当中。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

【23】乡会桥我是第一次见到,过去它和双龙桥一样,都被埋没在荒草和违建当中,有些地方已经被严重破坏。看来建水的老玩意很多,再不抓紧保护就要成为废墟。

【24】乡会桥廊桥里面是当地百姓休息的场所,干活累了,坐在廊桥里抽袋烟、喝口茶,外面骄阳似火,廊桥里阴凉避暑。

【25】远眺乡会桥

【26】近观乡会桥

【27】乡会桥旁边是乡会镇公所,年久失修,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28】远看近看乡会桥

【29】相信再过几年去建水,这里一定会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变化。


【32】古建筑的整体还在,相信恢复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33】乡会镇公所。

【34】乡会镇公所。

【35】手机拍摄乡会镇公所。

【36】乡会桥和乡会镇公所多年无人管理,门前的石墩已经丢失。损失最严重的是乡会桥,里面的石墩有多处丢失。严厉谴责这些文物贩子,公安机关理应严查,还公众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

【37】文物毁坏严重的乡会桥及镇公所。

【38】建水县城郊区一片绿油油的荷花,这里的藕又白又嫩,看着就喜人。

【39】摇摇欲坠的乡会镇公所

【40】破坏严重的乡会桥,正面的两个石墩全部丢失。

【41】这里是泸江河上另一座五孔古桥,我注意了一下,在泸江河上,这样的古桥至少有三座,据说过去都是三孔桥,由于受到夏季洪水冲击倒塌过,为了增加排水能力,后来把桥改建成了五孔桥。

【42】上图为乡会桥,下图为双龙桥,两座古桥都属于传统建筑精华,保护古桥责无旁贷。
前一篇:回故乡之路(一)建水报到
后一篇:回故乡之路(三)寻找红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