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去过上海了,而且即使是因为出差来了上海,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欣赏外滩的良辰美景。这次利用女儿在上海浦东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机会,我独自在上海浦东小住了几日,闲暇时乘坐上海发达的地铁线四处转转,算是真正的饱览了上海的风光。
女儿的比赛一天只有一场,如何打发平日的时光是一天当中的大事。打开上海地图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陆家嘴---一个好熟悉的名字进入我的视线。这里好像就是浦东开发区最繁华的地段,敢情它就在旅馆附近,坐地铁3站就可到达。我决定,就去陆家嘴逛逛。
临出门时,行囊中的一张名片让我想起了什么?这是“母亲节”中学同学聚会时,发小裴卫给我的。他目前是拜耳公司中华地区总监,办公地点就设在上海浦东。对啊!裴卫不是在浦东吗?我何不去看看这位老同学呢。
想到这,我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他拨了过去,可怎么打,电话那头就是没有人接。我心想,他不会是出国谈生意了吧?听同学说,他经常世界各地的乱跑,待在上海的时间很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里,给裴卫发去了一条短信,内容是:我来上海浦东看女儿比赛,如果他在浦东希望见上一面。
时间不长,短信来了,是同学裴卫发来的,他说:晚上要飞美国,今天只有中午有时间。你要过来,我们可以一起吃午饭。我们定好见面地点,我乘地铁向陆家嘴出发。
出了地铁站,别说是找到约会地点,就是想搞清方向都难。浦东这几年发展的太快,到处都是豪华的高楼大厦,看着大楼没多远,一走就是半个小时。一路打听一路找,总算是找到了见面地点。大厦里到处都是衣冠楚楚的外企员工,我一身休闲打扮,站在大堂显得格外的另类。我东瞧西看的寻找同学的影子,很快引来了保安的注意。
“先生,你要去哪儿?”我说:“咖啡厅在哪儿?我找个人。”保安说:“先生,请您跟我来。”跟着保安来到咖啡厅,老同学还没有到,服务小姐很热情地递来一本酒水单。“先生,您点点什么?”
我浏览了一下酒水单上的内容,上面不是外文,就是用外文翻译过来的中文名称,具体是什么东西我也不清楚,光是价目表上的价格,就能让我头晕目眩。用句北京俗话来讲:那可真是“刀刀见血,拳拳见肉。”正在为难之时,同学裴卫款款的走进大堂,他一身西服革履打扮,头发乌黑发亮,一副上海滩大老板的风度。
由于都是发小,说话也不用寒暄,我问:给你打电话你怎么总不接啊?裴卫说:公司规定上班时间私人电话一律不能打,既然是规定,大家就要遵守嘛。我又问:你是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现在怎么下海经商了?裴卫说:他曾一心想做一个外交官,而且也一直为这个梦想而努力。但后来发现,中国的国情不能让他对此有非分之想,而且即使是当上了外交官,也不见得就能称心如意。因此毕业后他去了美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裴卫接触了商圈,并且能得心应手的处理贸易往来。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在商圈里一混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为经商而生的生意人。
我问他:在中国生意好做吗?裴卫说: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如果能稳定的发展下去,我们公司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你看浦东现在发展的多好,地铁四通八达,地标建筑遍地都是,我看与美国的曼哈顿都没什么两样了,我非常喜欢上海的商业氛围和生活环境,北京几乎不怎么回去了,因为那里的空气太差......
与老同学相聚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真想坐在这里多聊一聊,但在国外公司工作的人,时间观念特别强,到点必须回公司去上班,何况裴卫还是一个老板,更要守时守规定,这是做人起码的要求。永远也忘不了在中国的“曼哈顿”陆家嘴吃的这顿简单而又奢华的午餐,感谢老同学给浦东这么高的评价。祝老同学工作顺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