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我们成长的家园

标签: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院业余体校田麦久张国政 |
【1】大年初六,春节的假期还没结束,原北京体院体校田麦久训练组的队员们会聚在北体大北办公楼224会议室,庆祝北京体院业余体校成立40周年暨《体校-我们成长的家园》出版,以及向北体大训练竞赛处、教育学院、竞技体院、竞技体校、图书馆、田径教研室等六家单位赠书仪式。图为与会的所有队员及嘉宾。
【2】原北京体院业余体校田麦久训练组的队员们与田麦久老师及师母邝丽合影留念。
【3】放弃了春节休息时间前来参会的北体大相关部门的领导。左起:田径教研室李铁录主任、图书馆张重喜馆长、博士生导师田麦久教授、北体大副校长池建、训练竞赛处王伟处长、竞技体院梁栋副院长、竞技体校张国政副校长(69公斤级举重奥运冠军)。
【4】北办公楼224会议室。
【5】田麦久老师首先介绍了业体校产生的背景。
【6】原来在文革期间,竞技体育被说成是锦标主义,教师被诬蔑成走白专道路,体育大学不能培养专业体育人才,限于全面瘫痪。在这种情况下,田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恢复了业余体校训练,借此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70年代初期,中小学的学习压力小,体校生源充足,因此体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进入90年代后,竞技体校的出现,以及学生压力的增大,都对体校的生源产生了绝对影响,随着生源越来越少,业余体校于94年停办。
【7】田麦久老师很自豪的告诉各位来宾,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当中就带过两部分学生,一部分是业体校学生;另一部分就是他的博士生和研究生们,这两部分学生对他的人生影响太大了。
【8】中国体育健儿的腾飞,与田麦久老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体育高级人才,为普及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项目,从体育科学理论上奠定了基础。图为田老师所著的《运动训练学》《竞技参赛学》两本体育专业书籍,现已成为我国体育健儿和教练员的必备教材。
【9】池建副校长饶有兴致的读着《体校-我们成长的家园》一书。
【10】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11】大师哥马铮也在静静地看着书。
【12】田老师向来宾介绍当年训练情况。
【13】池建副校长谈自己的感言。
【14】并向大家透露,北京体育大学打算恢复业余体校训练,首批恢复的项目就是田径。
【15】奥运冠军、竞技体校副校长张国政代表竞技体校发言。原来他13岁就来到了北体大竞技体校训练举重,体校留给他非常美好的回忆。
【16】训练竞赛处的王伟处长发言。
【17】田麦久老师向北体大等六家单位赠书。
【18】田麦久老师与奥运冠军张国政。
【19】《体校-我们成长的家园》编辑组。
【21】田麦久夫妇与参会的男学员合影。
【22】田麦久夫妇与当年北京101中学的学员合影。
【23】田麦久夫妇与当年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的学员合影。
【24】田麦久夫妇与当年清华附中的学员合影。
【25】田麦久夫妇与当年体校六十年代的学员合影。
【26】清华附中的队友。
【27】三位体院的家属合影。
【28】当年的4X100接力队员。
【29】五零后的学员们。
【30】当年的好朋友。
【31】当年的小伙伴。
【32】请田老师签字是必须滴。
【33】争先恐后的去签字。
【34】第一次参加聚会的宋庄,要求田老师为她多签几本书。
【35】原体校六零后。
【36】原体校的男生们。
【37】所有六零后。
【38】两位大师姐与奥运冠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