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锡林格勒旅游,正赶上包大哥的战友刘海泉儿子结婚,左一为主持人,左二为刘海泉夫妇,左三为新娘新郎。
来到锡林格勒的第三天,正赶上包大哥的战友刘海泉儿子结婚,我们被毫无准备的“卷入”了一场蒙古族的婚礼当中。众所周知,不要说结婚,就是平常蒙古族家中来个客人,那酒局就让人难一招架了,何况这是结婚娶媳妇,是蒙古族家庭的大事,不用亲自到场都可以想象的出,这个酒局会是啥样?
主持人正在为大家介绍新婚夫妇。
既然赶上了不参加是不可能的,好在我的任务是照相,而且还要开车接送客人,估计蒙族大哥们会网开一面。带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我和包大哥在乌日图的带领下,来到了结婚现场。
今天也许是蒙古族的好日子,整个锡林浩特市到处都能看到婚车的影子,把一个不大的小城市装点得喜气洋洋。包大哥的战友刘海泉儿子的结婚典礼,可能算是当地最热闹的一家。别的不说,就是光他们从内蒙古各地赶来贺喜的战友就有四、五十人,最远的要算北京和呼市的战友,他们都是驾车六百多公里,跋山涉水赶来的。其实,如果是在交通发达的城市里,六百多公里的路途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要知道这是一个交通还不够方便的小城市,机场倒是有一个,但是大多数战友都生活在牧区和周边盟或旗,飞机、火车虽有但都不好使,只有驾车来最方便,也最辛苦。

来自全蒙各地的亲朋好友,大厅足足摆下四十多桌。
刘海泉为儿子的婚礼准备了四十多桌丰盛的午宴,来自全蒙各地的亲戚朋友坐满了宴会大厅,黑压压的,让人感到了隆重的喜庆气氛,有些人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让我感到了一丝拘束。是啊,参加过无数次婚礼,这还是第一次参加素不相识人的婚礼,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自在。不过包大哥的战友很热情,他们都在尽可能的与我交流,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是骑兵,而且是75年的骑兵,我们的共同话题太少太少。
锡林浩特蒙古族的婚礼与我们北京常见到的婚礼有所区别,好像这里不太注意迎亲过程,也就是说,北京这里很重视接新娘的过程,路上讲究风光一些,让街坊四邻都知道自己姑娘出嫁了,尤其是到了婚礼现场,参加结婚典礼的亲朋好友一般都会站在门口热烈迎接,这也算是婚礼的一个小高潮。可是置身于锡林浩特市的婚礼现场,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坐在屋中闲聊,没有人关心外面迎新娘、新郎的情况。

这次来锡盟让我吃惊的是,蒙古妇女比男人还能喝酒,这是刘海泉的表妹,她自己一个人和每个人喝一杯!
听到外面鞭炮响,出于好奇,我径直跑到门口观看。门口稀稀疏疏的只有几个人在迎亲,不一会儿,从门外闯进一帮人来,领头的用足力气往里冲,刚跑到门口就被屋内的人扑倒,后面的人继续往里拼命的冲,两拨人“扭打”成一片,看的我毛孔悚然浑身哆嗦,半天也不敢举起相机上前拍照。这哪里是结婚,简直和打架一样!让我一点都看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勇敢的举起相机拍了几张,大概过了几分钟的样子,大厅上的两拨人消停了,新郎抱着新娘最终闯过门口,扭打在一起的那帮人,有的提了着新娘的鞋,有的提了着新娘的红袜子,得意洋洋的站在大厅。这时,我仿佛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抢新娘身上的鞋和袜子,没有了鞋和袜子,新郎就无法和新娘举行结婚典礼,为此,新郎一会儿肯定会不惜血本的把它赎回吧?看样子,在这一地区要想顺利的完婚,还必须花钱请一帮保镖不可,不然在这种喜庆的日子,闹洞房的人来一个狮子大开口,要上个一千、两千的,也真够新郎喝一壶的,钱损失点还好说,如果耽误了时间,娘家人再挑剔,闹的双方不满意,也会留下祸根。这种在打斗中进行的结婚场景,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还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迎亲的年轻人“扭打”在一起。
婚礼上的仪式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参加蒙古族婚礼的客人,喝酒的人多,吃菜的人少,女人比男人更能喝酒,这个姨刚敬完,那个姑又来敬,紧接着还有三姐、四姐……别说我不行,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会被喝的五迷三道;我虽然躲过了好几杯酒,但由于我不胜酒力,最后的结果只有哇哇大吐。值得一提的是那香甜的蒙古奶茶,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次喝就喜欢上了它,而且我感到它既能解渴又能解酒,让我这只有三、四两酒量的人,喝了它就能轻轻松松的把车开回旅馆。
中午刚刚喝完,晚上骑兵团战友又接着喝,大家都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彼此多年不见,相见后一醉方休也能理解,再说,明天老战友们就要各自上路,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是工作岗位,因此,晚上的酒比白天的酒喝的更加猛烈,更加无所顾忌。看到大家喝的如此高兴,真挚的战友情打动着我,我也放开了胆子,与他们一起同醉!毕竟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天,都是当过兵的人,我没有那么腼腆,天下当兵的是一家吗!这一夜,我又超出了医生给我限定的饮食量。哎!工资不高,职务不高,偏偏血糖挺高!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高也高了喝也喝了;下联是:玩也玩了乐也乐了;横批是:难得糊涂。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这是新娘刚刚进门,两边人就开始了抢夺衣物。

新娘已被众人包围,仔细看脚下,新郎的袜子也被脱了下来。

众人在拼命争夺新娘新郎的衣物。

看看这阵势,和打群架有什么两样?

原内蒙古骑兵一团的老战友相聚。左二为家住森根达来的大巴特,左三为包大哥。

婚礼正式开始,第一个出场的是新郎的父亲母亲。

看新郎的父母有多高兴。

现在该轮到新人闪亮登场。

鲜花掌声彩带献给新人,祝愿他们白头到老。

新郎新娘为父母鞠躬,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这里我发现了问题,为什台上只坐着新郎的父母,新娘的父母怎么不上来,难道这也是风俗习惯吗?如果真是这样,好像有点不尊重妇女呀!

童男童女忙乎半天,得到了一个红包。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是巧克力吗?

新郎新娘共同点亮象征心与心相连的蜡烛。

全家人一起点亮心与心相连的蜡烛。

台上活动结束,刘海泉夫妇正要走回座位,又有人上来拦路“抢劫”,想打此路过,留下买路钱。

刘海泉的表妹在和各位战友“过招”,这已是她喝的第五满杯了!

刘海泉表妹正在与远道而来的包大哥干杯。

表妹刚走,刘海泉的二姐有过来“叫阵”。

出于礼节,能喝不能喝的都得喝!

刘海泉二姐为乌日图敬酒,乌日图是原骑兵一团的指导员,现在已退休。

这是刘海泉的亲妹妹,她的酒量也大的惊人,凡事过来敬酒的女士,大都和大家打一圈才罢休,遇到较劲的,有些甚至要干三杯!

这位战友已经喝大了,他非要和刘海泉的夫人喝一个交杯酒。

看得出来,刘海泉今天特别高兴,到底喝了多少酒,他也记不住了。

锡盟老兵联谊会的秘书长建国,与刘海泉的妹妹又喝了一满杯!

这是哪位战友我记不得了,他找到包大哥要求干一大杯,而且不容分说,先干为敬。

包大哥也有些喝大了,他感到头晕目眩。

刘海泉夫妇为包大哥敬酒。

刘海泉夫妇为乌日图敬酒。

都喝得差不多了,新郎新娘最后一个过来敬酒。

这位呼市来的战友已经快要不行了。

刘海泉的妹妹已经开始有点失态。

包大哥还在不停地干

我也没能幸免,这是喜酒,要连干三杯!

喝干喜酒,沾粘喜气!

这是从呼市过来的战友,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记不住,他昨晚在哈斯楞家就已经喝大了。

新人敬酒老兵联谊会的秘书长建国。

晚饭,骑兵团战友来到锡林浩特郊外的水库聚会,这是部分战友合影。(多数是侦察连战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