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团山村寨门
一个偶然的机会,经别人介绍,我走进了一个原生态的古村落――团山村。团山位于云南哈尼族自治区建水县附近,从建水出发,向西行十几公里,穿过片片水田,直到柏油路变成了石头路,再跨过一道小小的石桥,便进入滇南古村落团山村蜿蜒的土石道。
团山2006年刚刚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这个村庄,至今仍保存有完整的古村落,是一座保留着19世纪滇南乡村风貌特色与传统人文环境的原生态村落,是一个难得的活态遗产。
在这里,没有喧闹的大街,没有匆匆的行人,只有在大树下懒洋洋晒着太阳、吸着水烟筒的老人,因看到陌生人而突然停止嬉闹、像看外星人一样惊诧的孩子们,背着金黄色的稻草姗姗而来、擦肩而过的农妇,聚在门楼不远处的石台上、闲坐聊天的村民。
天公不做美,来到团山村这天,天空中下起了小雨,皇恩府的男主人张老师,在村口举着伞迎接着我的到来。(之所以称呼他为张老师,因为他退休前是建水一中的老师。)跟随他走进皇恩府,宅子的外观虽然已经很旧,但老建筑的辉煌依然还在。皇恩府占地一千多平米,由几个院落组成,主院落正堂三面为二层建筑,其他均为一层建筑。由于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整个村子还没有参观,因此我临时决定夜宿团山村,等明天雨停了,再回建水。
安顿好行李之后,张老师带我参观并讲解了团山村及煌恩府的由来。原来,团山村最早的居民是彝族,团山村中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组成。民居的外表并不起眼,但里边精致的木石雕刻却精美别致,诗书字画与木石雕刻装饰并存,文气浓郁,建筑层次丰富,轮廓传统优美。张家花园是团山民居的主要代表,另外皇恩府、将军府、秀才府、保统府、土掌房等,都是滇南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作,而且在每一处民居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里面。
团山村的古建筑之所以能完整保留至今,建筑专家认为,原因是:团山依山而建,地势稍高;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美;加上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料虽经百余年的风吹日晒烟熏,仍然不朽,也未遭虫蛀。团山村的人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容易。”
在张老师家吃了一顿纯正的农家饭,(粮食、蔬菜、米饭、咸菜都是自家所产。)入夜后,山村的夜晚是那样的寂静,这里听不见城市的喧闹,这里没有嘈杂的汽车马达声,只有窗外的雨滴声,发出单调的声音,好像是在提醒我,这里是原生态古村落,这里没有任何污染,这里的一切,都是原生态。很久没有睡过这样香甜的觉了……

团山村村口一条岁月已久的石板路。

风格独特的团山村门楼。

冒雨在村口等候客人的张老师。

博主夜宿团山村皇恩府的那张小木床。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

院落当中的天井,起到把雨水收集的作用。

雨水顺着石槽流入水井。

古人的智慧确实无人能比,院落的设计精细巧妙,不怕雨,不怕热。

院落的三面都是二层建筑,只有南面是一层建筑,估计是为了采光而设计。

皇恩府二楼

石墩是用来防雨的,有了它,房屋的栋梁就不会腐烂,而在石墩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并且每一个石礅上的图案都不同,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房屋的主人当年有多讲究。这幅石刻有喜鹊有麒麟,大概取的是喜事来临的意思。

宽敞明亮的二楼,如今是张老师摆放杂物的地方。

三面阁楼,正南面高大宽敞,即为采光,又可纳凉。

陈设相当简单的堂屋。

皇恩府传人。

做工讲究的木刻,这幅画说的是唐僧西天取经,半路收了孙悟空,仔细看,唐僧正前面趴着的就是孙悟空。

这幅好像说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只可惜当时只顾照相,张老师讲的很多故事都忘了。

这是皇恩府另一个院子,清静的连一根针掉地下都能听到。

张老师的孩子应该住在这里,可是年轻人不喜欢寂静的村庄,他们选择繁华的县城居住,因此这里一般都是空的,诺大的皇恩府每天只有两位老人守在这里。

张老师的生活很简单,每天起床打太极拳、养花、看电视,看护着这座老宅院。

皇恩府的后院。

张老师说:“这块牌子是皇上赐的,祖父死的早,祖母把孩子拉扯大了不容易,目的是为了表彰祖母辛勤养养育了几个孩子,同时恩赐的还有石狮、石马、石牌楼等,文革期间都被人砸了。”

皇恩府正面

皇恩府侧面

站在自家门前的张老师。

皇恩府的侧院

皇恩府门前的石刻

团山村外景

张老师带我参观其他民居。

这是秀才府,顾名思义是他家出了秀才因此得名。

秀才府的人丁兴旺,民居保护的不是很好,很多地方为了生活方便都给改造了。

雕栏画柱的阁楼

保统府

将军府外貌

团山村街道

团山村老石板路

人丁兴旺时期的团山村人没有忘记抓教育,这是当时修建的小学,如今已被废弃。

很多民居岌岌可危,如果政府再不重视,恐怕这个世界遗产保不住。

张家花园一角

张家花园正门

张家花园后墙

张家花园后墙

干净整齐的张家花园

团山老街道

大府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