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老兵53
北京老兵5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70
  • 关注人气:7,5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双版纳杂记

(2008-11-24 09:07: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杂记

西双版纳杂记

    这是我们下榻的饭店,由于长期处于高热潮湿(全年365天,有80多天都在下雨。),饭店里面到处是一股发霉的味道,打开空调都不管用,北方人住在里面很不习惯,连餐厅里都是霉味。

西双版纳杂记

    这是傣族人居住的阁楼,最早都是竹子和木头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游人的增多,很多竹楼都变成砖瓦水泥制作的阁楼,西双版纳也越来越城市化。据说,从世界地图上一眼看去,在西双版纳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茫茫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的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块镶嵌在皇冠上的绿宝石,格外耀眼。如今,昆明至西双版纳的高速已经修成,不久还要通往泰国和老挝;听说,铁路也在政府计划的范围内......这一切都离城市化越来越近,不知这最后一块绿宝石,还能保留多久。

西双版纳杂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一个很特殊的地区,全州有人口100多万,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少数民族,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仅西双版纳一个州就有13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杂记

傣族的导游闲暇时常坐在一起聊天。

西双版纳杂记

    五块钱一个大椰子,喝的肚子都撑得哼;让我们留恋的并不是椰子,而是椰壳里面的椰肉,那滋味,真是越吃越好吃,越嚼越香。

西双版纳杂记

    到景洪周边一个傣家村寨参观,接待我们的导游叫玉香,2005年7月,温总理来这里参观,也是她为总理做的介绍。

西双版纳杂记

村口的大榕树下,是乘凉和交易的好地方。

西双版纳杂记

傣族村寨的街道。

西双版纳杂记

傣族人家。

西双版纳杂记

 寨子中的臊多俪

西双版纳杂记

买椰子的从村民。

西双版纳杂记

玉香的家。

西双版纳杂记

进屋后,玉香忙着给客人倒水,看见了吗,傣族人现在都不烧水了,她们现在用的是饮水机。

西双版纳杂记

玉香向我们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原来傣族是母系氏族社会,女孩子不出嫁,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孩子要取个男孩回来;男人过门以后要先苦三年,熬出来就什么都不用干了。玉香说:“汉人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新知识,但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好的东西,象打麻将、斗地主之类的赌博,如今在傣寨里很流行。”

西双版纳杂记

玉香说自己是在汉人学校里上的学,寨子中不论说普通话还是比文化知识,她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2005年7月,温总理来寨子参观,就是玉香当的讲解员。

西双版纳杂记

这是藤缠树,现在它又有了更前卫的名字“傍大款”。

西双版纳杂记

寨子中的寺庙。

西双版纳杂记

寺庙门前的神像。

西双版纳杂记

景洪的街道还是很清静,很适合人类居住,就是热点儿。

西双版纳杂记

景洪机场的工作人员很辛苦,他们每天不是面对雨就是面对骄阳,这里11月份的气温都在30度左右。

西双版纳杂记

景洪市街道标志性建筑。

西双版纳杂记

中缅贸易街,这里店铺林立,都是缅甸人在做生意;我奉劝想要买玉的朋友,如果不懂玉干脆别去,因为价格要的都没普,你都拿不准是在哪儿砍价;我咬着牙从半腰砍价就够可以了,结果还是上当;同事因为不想要,就从脚面砍了一刀,结果还如意了。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傣族泼水节
后一篇:基诺山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