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认识的田麦久教授

(2008-02-15 14:50:58)
标签:

杂谈

分类: 老兵情感
  我所认识的田麦久教授

大年初五,几位三十年前的体校队友,一起相约,去看望我们少年时共同的启蒙教练——田麦久教授

      大年初五,几位三十年前的体校队友,一起相约,去看望我们少年时共同的启蒙教练——田麦久教授。

    一走进田老师家,碰巧正遇上田老师家有客人。田老师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他把我们引进屋后,一一介绍。原来,这些人也并不是外人,他是我们的师哥和师姐,是田老师创建北京体院业余体校时的第一批学生。

 

    说起来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76年跨入体校的大门至今,转眼已过了32年。三十多年来,我在社会上经历的风霜雨雪无数,品尝的甜酸苦辣也很多;但最终能让我引以自豪的,还是师从田老师门下的那几年。虽然几年的光阴与三十二年相比,它实在是太短暂了。但田老师对我们的呵护以及谆谆教诲,它却让我一生受益。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喜、怒、哀、乐。父母宠爱儿女一生,到头来并收到什么好的效果;而与良师益友相识,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天,那也会改变人一生的追求。

    我是1976年的秋季,在一次海淀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被田老师选中。当时他身着一身朴素的蓝灰制服,和蔼的脸上挂着一副黑边近视镜。永远让我也忘不掉的是,在他常年戴在脸上的近视镜上,在靠近镜片的镜腿上,缠着一些用来固定镜腿的白色胶布。一看田老师的这一身装束就知道,这是一位典型的朴素知识分子形象。

我所认识的田麦久教授
1981年,田麦久老师从德国留学回来,与体校的关门学生一起在体院田径场合影。前排左起李杰、崔立新、吴卫、邸勇、田列;后排左起田麦久老师、赵广银、安盛烈、马铮。
    田老师的确是一个很朴素的人,在训练课上,他永远穿的是一件洗得掉了色的运动衣。记得他那件绒衣,正面洗的发白了,他就把它反过来穿。后来,大家一看田老师的这种穿法还挺时髦,很多人都效仿着他的样子,把旧运动服反过来穿。总之,一件运动服在田老师的身上,通常是破的不能再破的时候,他才会把它脱掉。

    凡是与田老师接触过的人,肯定会对他的儒雅风度印象最深刻。没错,在我从师两年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几乎就没有见到过他与别人红过脸。不管是由于我们年纪小不懂事,还是因为其它什么事情,他都从来没有向我们发过脾气。这样说,到不是田老师从来就没有脾气,而是他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后,能利用他儒雅的气质去解决。

    记得,有一次在训练课上,我和许多小伙伴一样,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学会了偷懒。本来教练规定是跑6公里,(应该是从体院田径场出发,顺着马路向南行,一直跑到清华西门再返回。可我们每次只跑到水磨,就折返往回来,这个距离实际上应该算是5公里。)可我们每次只跑了5公里。

我所认识的田麦久教授
田麦久老师与师母邝老师一起合影。
     田老师是一个很认真仔细的人,他每次一看时间,一测脉搏,就知道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可是他一直都没有说。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训练要刻苦,要保质保量才能达到目的。然而,孩子就是孩子,老师不点出来,我们永远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事情变得越演越烈,后来,一到越野课时,我们干脆就跑到圆明园里去玩了。

    田老师发现后很生气,但他并没有责骂我们什么。至于体罚学生,这在他的执教生涯中,更是从来没有过。只记得,田老师当时暂停了所有的训练内容,他严肃地把我们招集在一起,然后语重心长地谈起了他自己训练的经历。

    田老师说:“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是一名校运会冠军、区运会冠军、甚至是一名市运会冠军就满足了。世界大着呢,你们脚下的道路还很长,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今天的好时光,和好的训练条件。今后,如果有条件,还要想着为国争光。你们知道如今中国的田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有多么大吗?打个比方说,我们的田径水平,就好比是一个小学生在和一个大学生赛跑一样,我们相差人家太多了!为什么有些外国人称呼我们是‘东亚病夫’!还不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太薄弱,体育太落后,别人才这么欺负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全民族都能把身体练强壮,体育成绩也迎头赶上或超过他们。到那时,你看他们还会说些什么?我当年,就是抱着这样的一种目的,参加了中长跑训练。我们那个年代,训练条件十分的简陋,别说是跑鞋,就是球鞋也都很难得到。正是在这种一没设备;二没教练的情况下,我创造了全国少年800米记录,成绩是2分00秒8。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到奥运会上去,去和那些歧视我们中国人的国家比试比试。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始终没能参加成奥运会。”

    通过田老师的亲身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着不能象青蛙一样,坐井观天满足现状;心中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有了目标,人才会有奔头,训练才能更加自觉和努力。

    田老师除了在品德上言传身教以外,他在训练上,更是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让我们尝试。他的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为今后普及体育,以及推广体育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田老师的教学方法从不急功近利,单纯地去抓学生的训练成绩,而是从一个长远角度去抓科学训练。他坚信,只要有了正确的科学训练方法,一个老师能培养几十个学生,而几十个学生又能影响上百个,甚至是上千个学生。如此循环下去,中国人的全民素质就一定能够改变,‘东亚病夫’的帽子,迟早会变成亚洲雄风。

我所认识的田麦久教授
戊子年正月初五部分体校学生与田老师邝老师合影。
    1978年,田老师受命参加了出国留学人员考试。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他刻苦攻读德语。废寝忘食的学习,使他的两眼布满了血丝。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田老师终于通过了出国留学考试,顺利的前往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学习。

    就在他如饥似渴的学习国外的体育经验时,一次惨痛的车祸,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曾先后做过15次大手术,用他本人的话说:“我整个半个身体都快换成假的了。”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安排,田老师没有选择自暴自弃。他利用躺在病床上养病的时间,坚持看书学习。在正常人两年半都难以过关的博士考试中,一举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体育博士,同时也是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授予的第一位亚洲博士。

    如今,田麦久老师已经在体育战线上执教了四十多个年头。中国体育也由过去的弱国,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当然,今天的辉煌,肯定离不开富民强国的好政策;但在感谢好政策,好时代的同时,也应感谢田老师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高科技人才。正是有了这些人才作保证,才使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着。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田麦久教授,一位不屈不挠,勇于追求,勇于探索的中国体育科技园丁。

 

 

 

                             体院业体校学生   李杰

                        有感于2008年 大年初五的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来的孙教员
后一篇:恩师田麦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