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执法不可取
西三旗地区的建材城路,这里原先是一条机非混杂、没有路灯、没有标线、全程几十处路口只有三处设有红绿灯的马路。道路拥挤、交通事故不断是这条马路的特点。近两年随着周边社区的增多,机动车数量远远超出了这条马路的运载能力,交通问题就更加令人堪忧。最可悲的是,这条马路是我们建材城地区几十万人通往市区的唯一一条马路。据北京市交管局06年公布的市区十大拥堵点中,建材城路黄土店路口就在其中之一。
随着2008年的临近,市政府加强了对这条公路的改造,将黄土店路口到西三旗桥这段人口密集路段,安装上了隔离护栏,并且还增加了三处红绿灯路口。不能不承认,这是市政府为百姓做的又一件具体实事。可让人最费解的是,新路口、新设施并不是一次改造完成,道路施画线工作留在了二个月以后才进行,这样就给这里的居民出行,带来了新的不便。更有甚者,作为所辖地区的清河交通队,不仅不去为百姓解决出行的不便,反而利用这些有争议路段(未完成的施工路段),在已经很拥挤的道路上,利用私家车做掩护,大搞偷拍“违法车辆”的闹剧。这块地,无疑就成为该交通队的“高产田”。
我并不反对交警靠一些高科技手断来帮助工作。本人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向清河交通队和有关部门建议在黄土店路口架设探头,以此震慑那些违章司机,保证守法司机的权益。可得到的回答是:“那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你去向设施处反映!”受到冷遇后,我仍然坚持向清河交通队提建议:建议在早晚高峰期到来时,应在重点路口增加警力,以确保百姓的出行。然而得到的回答是:“警力不够,无法保证您的要求。”
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些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在清河交通队的管辖范围内,有多个交通拥堵点;别的不说,单说清河桥下这个拥堵点,每天早高峰到来时,桥下的两个红绿灯路口上,行人、大公共、出租车、私家车……违章现象无数;而这里根本就看不见交警的影子。
可奇怪的是,既然没有更多的警力保证路口的畅通,那又哪儿来的“秘密警察”躲在私家车里拍照呢?真正的拥堵点没人疏导,模棱两可地段整天有人拍照,这种工作方法就不禁让人怀疑,交警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市交管局领导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宣布:“交警的职责是以疏导为主,处罚为辅。”可在现实的工作中,某些交警的做法,却不尽如人意;他们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找到一个能引诱司机上钩的地方守株待兔。这些做法,与北京市政府提出的“迎接2008,争创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思想相违背。
我不禁要问清河的交警们,难道偷拍就是你们的工作范围吗?现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上,有摄像头的地方,都安装上了告知牌;而我们为什么总是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往大了说,偷拍起不到告知公民守法的作用;往深了说,躲在挂有私家牌照的车里,停在禁止停车的地方偷拍,你们同样是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既然是违法,那你们算不算执法犯法?在法律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可你们的做法,实在令广大市民反感。
本人认为,施工工作没结尾,就不应该在有争议地段进行处罚,更不能进行别有用心的偷拍。而放着真正的拥堵点不去治理,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偷拍工作,这样的执法值得商榷。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万事都要以理服人。
200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