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9:15,我们冒着小雨离开捷克CK小镇,向南驶往捷奥边界,约45分钟后进入此次东欧五国行的第一站——奥地利。又行驶半小时路经奥地利第三大城市林茨,折向西继续行驶一个半小时,到达奥地利西部奥德边界的萨尔茨堡。这是网上下载的萨尔茨堡要塞航拍图。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式为主,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总长225千米的萨尔茨河流经萨尔茨堡,把萨尔茨堡分为新城和旧城两大块,它是地跨奥地利和德国的多瑙河右岸主要支流因河的最长和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萨尔茨堡了。这里的天气很怪异,前两次分别是在11月和5月来的,都是阴雨天,今天又是个阴雨天。需要打着伞游览。远处要塞山上就是萨尔茨堡要塞。坐落在城市内的山丘上,是萨尔茨堡的地标,长250米,最宽处150米,建造于1077年,是中欧现存最大的要塞。

城市中央有一座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当时以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尔滕奥宫”,沃尔夫·迪特里希的继任者马尔库斯·西蒂库斯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将其改名为“米拉贝尔宫”,“米拉贝尔”是个意大利女子名,意思是“惊人地美丽”。这座宫殿花园和喷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我们穿过城中心的米拉贝尔花园,直奔萨尔茨河南岸的老城。

步行走过一座挂满同心锁的铁桥,从北岸新城进入南岸的老城。


这是2002年我在萨尔茨堡要塞山前留影,那次没有登城堡。

已经是中午12;30了 ,我们先在海鲜店吃了龙虾和鳕鱼套餐。



餐后就开始游览萨尔茨堡,路过这个精准落地时钟是瑞士赠送的。

萨尔茨堡天主教堂重建于1614年至1628年,是阿尔卑斯山北侧的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


大教堂内恢弘壮丽,有欧洲最大的管风琴,可惜今天没听到演奏。
2002年我在这座大教堂里留影,那天听到了浑厚的管风琴演奏。
大教堂里的焚香炉,美观精致,造型新颖。
二战期间,这座大教堂曾被盟军飞机炸毁,战后才重建恢复。

大教堂外面是宗教墓地,穿过墓地就到了要塞山脚下的缆车前。
萨尔茨堡要塞山上一共有A、B、C三个博物馆,因时间关系,我们只买了A、B两个博物馆的门票,然后排队乘缆车登上要塞山顶参观。

中世纪土炮的炮弹依然堆积在要塞城堡下。
进入A博物馆参观。
这里是古罗马时代的城堡遗址。
古罗马时代城堡复原模型。
“萨尔茨堡”(德语意为“盐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755年,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而得名。萨尔茨堡主教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垄断盐的销售。公元739年萨尔茨堡成为主教的驻地。
萨尔茨堡著名的要塞是由大主教格布哈德从公元1077年开始建造的,但他并没有亲眼见到要塞的完工,由于格布哈德在公元1076年的继任权斗争中站在教宗的一边,公元1077年又曾支持对立国王施瓦本的鲁道夫,因为不忠实于亨利四世,这位大主教在斗争结束后被驱逐,而由亨利四世任命了一位对立大主教。最终是由格布哈德的继任者们完成了萨尔茨堡要塞的工程。
A博物馆是一座军事博物馆,陈列了萨尔茨堡要塞的历史变迁。
不同历史年代的各类武器、装备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

奥德边界的萨尔茨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要塞的炮洞口俯视萨尔茨堡全城,大炮射程能覆盖各个要道。

由于政教合一,将封建贵族的统治权、司法权和城市的管理权集合一身,大主教成为萨尔茨堡的最高统治者,要塞山下最大的建筑就是当年大主教的官邸。

当年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大炮镇守着一方安宁。
我们接着参观B博物馆,这是当年储存食盐的仓库和城堡塔楼。

这里原是一个马厩,现展出萨尔茨堡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画像。

我们顺着转梯登上塔楼顶端,眺望萨尔茨堡全城,非常壮观。

天一直下着小雨,大家只能打着伞拍摄周边景致。
小雨中的萨尔茨堡朦朦胧胧,萨尔茨河从城中蜿蜒而过。

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1938年4月30日纳粹分子在萨尔茨堡焚书和逮捕犹太人和不同政见者,1942年纳粹德国在萨尔茨堡市内建立了战犯集中营,1943年市内山丘上建起了防空洞。1944年至1945年美国空军在总共15次空袭中摧毁或损坏了萨尔茨堡46%的建筑,7600间民房被毁,14563人流离失所,有超过550人在空袭中丧生。受损最严重的是火车站附近地区和中心城区,包括萨尔茨堡大教堂的穹窿和莫扎特故居,不过除了大教堂与桥梁以外,大部分巴洛克建筑都保存完好,所以萨尔茨堡是仅存的几个保留了原始的巴洛克风格的城市。

要塞城堡的城墙,略显单薄,比咱中国的长城薄多啦。

对岸的新城,据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时曾在那里的宾馆住过。

从山顶要塞乘缆车下山。

从要塞下山后去参观主教官邸。公元699年巴伐利亚公爵将萨尔茨堡这座古罗马城市献给了萨尔茨堡的第一任主教鲁佩特主教,以便主教在这块土地上传教,并将新建的圣彼得修道院作为他的住所,鲁佩特成为圣彼得修道院的第一位院长,此后他也成为了萨尔茨堡的主保圣人。

接着我们赶往街里的莫扎特故居,没想到17:00已经停止售票。

大家遗憾地在故居门口拍了照片,好在我2002年曾入内参观过。

这是2002年我在莫扎特故居前留影。
这条街叫粮食胡同,是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这条街上的9号,莫扎特的父亲雷欧彼得·莫扎特在1747年租下了这栋楼的第3层,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73年离开萨尔茨堡去了维也纳,现今莫扎特出生的楼房中是莫扎特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
莫扎特博物馆前还有中文广告牌,10人以上团体票人均8.5欧元。

从桥上返回萨尔茨堡新城,回身拍摄雄伟的萨尔茨堡要塞。
我们再次来到米拉贝尔花园游览,天依然下着小雨。




这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拍摄地。故事是根据一个萨尔茨堡修女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主人公的原名为玛丽亚·冯·特拉普,她被派到一个奥地利家庭照料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玛丽亚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奥地利巡回演出,她与特拉普男爵相爱并结婚,二战爆发后她们一家经历千辛万苦,凭借着唱歌,逃离了德国纳粹占领下的奥地利。影片获得了同年10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5项,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晚17:30,我们在城里一座中餐馆吃了晚饭,而后驶往郊区山上一座民居酒店入住,20:00放置好行李后,就在山村周边散步拍照。







小山村家家客满,我们住的酒店因为满员,卓立竟住到附近另一家分店,由酒店汽车接送。






小山村的黄昏景色也很美,大家觉得住在这里特别舒心愉快。

当天夜里,山里下起了大暴雨,但大家由于白天旅途的疲劳,一夜都睡得很安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