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参观完《丝绸之路》文物展后,李莎同学请大家在职工大食堂吃了自助餐。饭后,大家随着刚刚退休的花实同学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室,并到他的办公室小坐。

花实同学刚刚接到退休通知,还没办退休手续,已经把办公室的书柜收拾一空。
大家恭贺花实同学即将迈出人生第二个春天。

稍作休息,李莎同学又招呼大家到一楼大厅茶座喝茶。

大家围坐一团品茶聊天。

谈到上午参观《丝绸之路》的感受,收获颇多。

纷纷感谢李莎同学的精心安排和夏明明同学的热心组织。

与张莉同学一同来参观的好友是临时从日本回国的大学教授。

李莎当即邀请她来国博为青年工作者授课讲座。

老而不闲的同学们都表示愿意来听课。

13:30,我们接着参观罗丹雕塑回顾展。

展览前言。

法国文化部长的贺词。


展览通过139件罗丹博物馆馆藏的罗丹传世名作,回顾了这位被称为“现代米开朗基罗”的伟大雕塑家的艺术历程。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罗丹艺术展,代表作《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地狱之门》悉数亮相。

这就是罗丹最著名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比原作大一倍)。

第一部分,最初的岁月。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




罗丹雕塑的父亲。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雕塑的妻子。












第二部分,雕塑家的诞生。


罗丹雕塑:《雨果像》。


罗丹雕塑:《地狱之门》初稿。

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之门》的艰巨任务。雕刻家为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关于《思想者》同《地狱之门》的关系,罗丹在1904年发表过声明:“关于《思想者》有一段故事,在以往的日子里,我整天酝酿着《地狱之门》的构思。在一扇门前,但丁坐在岩石上,正在思考着他的诗句。在他的背后有《神曲》中所有的角色。消瘦的苦行者但丁同一切脱离,无任何目的。而我由于最初灵感的启发,联想到另一个思想者,一个裸体的男人也坐在岩石上,脚蜷缩在下面,拳头托着他的下颚,他正在梦想。”《思想者》可以说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他的深奥思想由于他创造的杰作而显示出来。在《地狱之门》中,思想者也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在《思想者》的脚下完全可以写上这样的文字:“我思索着,因而我被打入地狱。”这个全身都在思考的裸体巨人,成为这个“万恶世界”的目击者和痛苦的思想者,他居于《地狱之门》的顶上。雕刻家说过,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种看法的人,裸体是具有丰富意义的。他以身体和头脑同时沉入永不停息的冥想。


《地狱之门》全图。



著名的罗丹遗书:1.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的附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2.从内心出发,坚定地保持真诚,千万不要哗众取宠;3.欢迎正确的批评,不要畏惧不公正的批评;4.不要浪费你们的时间,在交际场或政治圈里拉关系。你们会看到许多同行,通过阴谋算计名利等身——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网络评论:罗丹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但是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罗丹雕塑:《加莱义民》。










第三部分,渐臻成熟。


























罗丹雕塑:《巴尔扎克》。






最终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









罗丹雕塑:《吻》。


第四部分,走进神秘的罗丹工作室。


网络评论: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网络评论: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年表。




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

伟大的有思想的艺术家,罗丹的作品不朽,他属于全人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