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国庆黄金周期间,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们北京师院历史系夜大同学再次约会,到京郊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欢度双节。同学们约定在地铁巴沟站集合,我们的老班长、空军报社原副社长巩耀平也参加了这次聚会。

上午10:00,车队向凤凰岭方向出发。

22位夜大同学并携6位夫人及1位后代,参加了这次活动。

上午11:00,车队到达京西凤凰岭山脚下的训练基地。

安排好住宿后,李强华同学便领我们参观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


从38军工兵团转业的基地贾教官,领我们参观介绍训练场地。

模仿地震后现场的危房成19度倾斜角供学员进行紧急救援训练。


贾教官事先告诫我们登危楼的注意事项,会自然发生头晕的感觉。


废墟背后就是雄伟的凤凰岭山峦。

果然,进到楼里,攀登楼梯时,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天旋地转。为防止摔倒必须紧紧扶住楼梯扶手。

梁玉泉同学携夫人勇攀危楼。

大家终于克服眩晕登上三楼。



站在已经倾斜的三楼平台,体验震后感觉。


上次已经体验过眩晕的同学索性留在楼下。

世界此时被颠倒得乱七八糟。

体验地震感觉,恐惧且快乐着。




丁琼同学上来了。

朱迎波同学和余翔同学也登上楼顶。

甄国宪同学与刘成杰同学保持一致。





贾教官给我们讲解登倾斜的楼梯为何会头晕,原来是人的视觉差异影响平衡机能,他说眼睛紧盯住自己的脚面就能克服头晕。


大家很高兴在实践中学到科技知识。



老伴下楼后在废墟前留影。

我给大家拍了合影。

又请贾教官把我拍入镜头。

看着就头晕,别说攀登到楼顶了。深深佩服救援队员的勇敢机智。




接着进入救援器材仓库参观各种先进的救援器材。


教官介绍地震紧急救援必需的各种生命探测仪。



各类大型切割器具。






一个大型工具就有几十公斤重。



照明器材。




仓库里的器材都是教学所用,90%是外国进口。

中国国际救援队多次赴世界各国参与紧急救援活动,屡立功勋。

参观结束后已经12:30了,我们回到住宿地共进午餐。

中午短暂休息后,14:30我们走进阶梯课堂,分别寻找当年自己上夜大时所坐的大体位置,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的大学时代。

学友会负责人和本次活动发起人李强华同学主持座谈会。


首先请老班长巩耀平发言。

班长发表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讲话。

开心果刘庆民同学致词。

吕兵同学就金融问题作专题发言。

我就军队和国防建设专题发言。

刘成杰同学就干部选拔任用作专题发言。

张莉同学就新清史编纂专题发言。


徐建军同学插话发言。


王光越同学就历史研究有关问题发言。

常瑞卿同学就中国传统文化作专题发言。

李强华同学最后小结。

同学们虽然离开学校近30年,但当年在学校的学习热情始终未减,都能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对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有所关注研究。通过这次座谈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商榷,都有所收获。


座谈会后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后排左二、左三为下午才赶到会场的郑奇志同学、汪正鸣同学。

走出会议厅所见凤凰岭的晚霞,见证了同学间的亲情。


部分同学进入虚拟仿真馆观看地震紧急救援的4D电影。

4D电影坐在专门设计的活动椅子上观看,全程惊险刺激。



在环形屏幕前观看了两部小电影,每人不知死过多少次了。






接着又回到阶梯教室听摄影讲座。


李强华、宋军同学分别作了摄影技术辅导和回答同学提问。


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

晚饭后,半个月亮升上夜空。

大家又参观了训练基地的综合运动馆。

室内游泳池

羽毛球馆

篮球馆

乒乓球室

沙狐球道

台球室

健身器械厅

室内攀岩

胆大的尝试了攀岩运动。



最后,大家来到多功能厅,请刘成杰同学展示书法才艺。

其他同学唱卡拉OK。


刘成杰同学题字时,老伴(右一)与梁玉泉同学夫妇共同欣赏。


祁红同学和吕兵同学一直在切磋交流。



随着欢快的乐曲,同学们翩翩起舞。

李强华同学和徐建军同学的夫人合作演唱。





余翔同学一家三口在现场。
夜大同学后继有人,余翔同学的女儿在香港读研,她今夜在叔叔阿姨面前引吭高歌。



覃波同学独舞,刘庆民同学助兴。
刘成杰同学应同学求字接应不暇。




联欢活动持续到深夜。

收获不小,皆大欢喜。

10月3日早饭后部分同学先行告退,剩下的同学继续畅聊。左一是人口学家汪正鸣同学。

大家继续着未尽的话题。
9:00以后,大家去游泳馆健身。


李京同学畅游了1000米,欢庆胜利。

中午12:00,同学们参加告别宴会。

午休后,我们送老班长回家,嫂夫人和我是人大附中的老校友,整整比我高三届。

在班长家合影留念。夜大同学国庆二日游顺利结束。

(感谢夏明明、园易提供部分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