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从神农架返回湖北省会武汉后,迅即到租车行还车,早早歇息。第二天在武汉逗留一整天,决定走马观花游览武汉,实际是仅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游览几个有代表性的著名景点。我们住的宾馆在武昌火车站附近,距离黄鹤楼只有三公里,本想打的前往,但逢周五上班高峰,武汉的堵车与北京有一拼,根本打不着车,只好步行前往。
途经以经营武汉热干面系列小吃为特色的百年老字号“蔡林记”饭店,曾荣获“中华特色面食金奖”,“全国名优小吃”,“最佳汉味小吃”等称号。


从中山路口转弯西行就到了武珞路,路右侧的蛇山沿街花园一直通到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途经的龙华寺,是华中地区的佛教名刹,这座尼姑庵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

蛇山绿荫丛中有不少老建筑,是昔日达官贵人的旧宅。这座德式别墅是民国时期武汉富户高亚鹏旧居。


1911年武昌起义军总司令黄兴的参谋长李书城的旧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一任农业部长。


武昌首义推翻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皇权,这是民国时期的烈士祠。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沿街花园不时看到许多老人在散步、运动、遛鸟。

途经黄鹤楼公园的东大门。时间是上午8:35.

这里是黄鹤楼游客服务中心。

东大门山上的楼阁也写着“黄鹤楼”,我总觉得比以前几次看过的黄鹤楼小了旧了许多。

我们在游客服务中心购买门票,60岁以上老人半票40元(三个退休军人免票)。

穿过一条仿古街道就到了黄鹤楼南大门。




进入南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鹅池。

鹅碑亭。

鹅池周边是古碑廊,镌刻着许多古今名人的墨宝。



武汉古树名木——紫薇。

公园里的黄鹤酒楼。

搁笔亭。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崔颢,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人称崔司勋。他从边地归来游武昌时,在黄鹤楼上写下了七律《黄鹤楼》。此诗开头从楼名着笔,于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背景上,一下子烘托出天长地久、世事苍茫之感,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古人成仙得道的羡慕和自己事业无成的失落。本有报国之志的诗人,却不能施展才干,因而产生离世心情。但是当他把眼光转向近处的景色时,又勾起沉重的乡愁,这种先放后收的写法,把想像和现实两种境界结合得恰到好处。

据传,号冠“斗酒诗无敌”的诗仙李白不久也登上黄鹤楼,被壮观的景色所陶醉,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到壁上崔颢的题诗,遂搁笔,并说出了这首“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浩叹崔颢的诗太好了。崔颢《黄鹤楼》—诗竟令李白折服搁笔,很快为人传涌,一时注家蜂起,黄鹤楼的声名传扬得更为久远。不仅该楼又被称为“崔氏楼”,武汉被喻为“白云黄鹤的地方”,崔颢也因之蜚声诗坛。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黄鹤楼》诗碑浮雕。

千古名篇:《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文豪到此都搁笔了,我等名不见经传的小文人更要搁笔啦!

《米芾拜石》铜雕。


第一次来黄鹤楼的老伴兴奋地在楼前留影。其实她小时候在中南军区幼儿园时就住在武汉,但当时岁数太小,对武汉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虽来过黄鹤楼,但未在此角度照过相,索性多拍几张。


当代黄鹤楼上“楚天极目”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不必空悠悠。


黄鹤楼东侧台阶上的宝铜顶,原为清同治年间黄鹤楼楼顶,但光绪年间(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仅余此铜顶,高3.4米,重约2吨。


终于来到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楼下,开始登黄鹤楼。楼高51.4米,70岁以上老人才许可乘电梯。我摘了帽子,凭着一头白发坐上电梯;两位女士以腿脚有病为由挤进了电梯,只苦了大妹夫头发太黑被服务员挡在电梯外,独享攀楼的喜悦。

新人欲穷千里目,电梯直上五层楼。拍片子也从上至下了。登上最高层,东眺白云阁及千年吉祥钟、宝铜顶。

西望武汉第一座长江大桥。

“三楚一楼”大牌坊。

天气灰蒙蒙的,能见度不高,往来过江的车海川流不息。

南观武昌闹市区。

北瞩江边新景致。

在五层大厅内的壁画前拍照。





以长江大桥为背景拍照。



平视白云阁。

俯视宝铜顶。

遥望千年吉祥钟。

下到黄鹤楼四层继续环拍周围风景。



四层大厅内部设置。


文房四宝,古香古色。


继续在四层楼拍照。







接着下到黄鹤楼三层大厅,陶瓷壁画都是在黄鹤楼留下名篇的古代诗人,既有李白、陆游这些文人,又有岳飞、辛弃疾等武将。



黄鹤楼诗词,集众多名家大家,可谓星河灿烂,辉耀古今。

















展柜里还有许多珍贵的老照片。


古老的黄鹤楼下飞驰着现代化的和谐号动车。

我们又在第三层外围拍照。


在此处想起了1959年老父亲参与编写全军政治工作条令出差来武汉军区,曾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转瞬间55年过去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然后由下到黄鹤楼二层继续拍摄。
二层大厅内布展着从唐朝开始各代的建筑模型。唐代黄鹤楼模型

宋代黄鹤楼模型

元代黄鹤楼模型

明代黄鹤楼模型

清代黄鹤楼模型

现代黄鹤楼模型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223年),千百年来因战乱、自然灾害频发屡建屡毁,最后一座古黄鹤楼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一场大火。1984年始得重建修复。


二层大厅陶瓷壁画。


二层电梯口的黄鹤木雕画。

最后我们下到黄鹤楼一层大厅。

大厅中央有一幅陶瓷烧制巨大的黄鹤西辞黄鹤楼大壁画。

构图恢弘,极为壮观。


出得一层大厅,大红宫灯高悬,一派喜庆祥和。

正门大柱上一幅对联云: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下了黄鹤楼,又在楼前留影。



这座现代黄鹤楼建成后,30年来第一次大维修,幸好施工刚从一层开始,没有全罩住。否则此次就难睹真容了。

黄鹤楼西侧广场两边各有一座八角亭。一曰“揽虹亭”;

一曰“瞰川亭”。



大牌坊内侧是“江山入画”的牌匾。


大牌坊外侧是“三楚一楼”的牌匾。


上午10:05,我们从黄鹤楼西大门步出,结束了一个半小时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