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应从广州回东北探亲路过北京的158师后人齐建之邀,早8:15我与老伴就驾车到船舶宾馆接上他,再从城西驶往城东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接上同为158师后人的陈晓虹夫妇,一行5人9:30出发赴京郊怀柔区,看望158师老前辈、90高龄的王洁阿姨。途经天安门广场。

在京承高速行驶约一小时,于10:40到达王洁阿姨住处——空军某部宿舍区。王阿姨住在空军退休干部的女婿家——一座砖石结构大楼的四层公寓内。王阿姨解放战争时期在158师师部任军医,与我老伴的父母亲和陈晓虹的父母亲都是老战友。王阿姨第一次看到当年战友的后人来家里探望,格外高兴,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

王阿姨听我们逐一自报了父母亲的姓名和自己的名字,立即作出敏捷的反应,说陈晓虹的母亲曾是她的指导员,特别以身作则,当年带着一岁的孩子随军(晓虹的哥哥),为不耽误训练,把孩子绑在床帮上,坚持与大家一起出早操。

他还记得晓虹的父亲陈琳伯伯,那时在团里当政委。

王阿姨对我老伴说,你妈妈孙义欣是我的支部书记,你李峰叔叔(王阿姨的丈夫)和你爸爸何致峰同在师政治部任科长,一个在直工科,一个在保卫科。

王阿姨是河北乐亭人,1942年就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军上承德卫生学校,1947年就到了158师前身——冀热辽军区,与我们的父母亲成了亲密战友。

王阿姨还记得当年师部和机关的几个孩子,其中有何致峰的儿子小燕,也有陈晓虹的大哥。

晓虹特意从家里带来她父母亲的老照片请王阿姨看。
晓虹的父亲陈琳伯伯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文革”前已经离休。但因为晓虹母亲在某大学任组织部长,“文革”中也受到冲击。这两张照片在“文革”中造反派抄家时都被撕破了,后来又粘贴上的。

王阿姨仔细看着劫后余生的老照片,依稀能辨认出老战友当年的形象。

她说自己在淄博的家里也有些老照片。看到这些老照片,就更加怀念故去的老战友们。

晓虹激动地说,我们的母亲知道我们这些后代今天能与王阿姨相会,该是多么欣慰啊!王阿姨拉着两位158师后人的手坐下,亲切地交谈起来。

虽是北国的四九天气,小小客厅却热气腾腾,充满了欢歌笑语。

老人家非常健谈,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几十年前。

158师两代人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齐建(左)最近几年走南闯北,走访了一些健在的老前辈,搜集整理了不少158师的历史资料。这次就是他帮助我们联系找到王阿姨的。

感叹时光如梭,第二代人都年逾花甲了。

王阿姨的女儿李曙光(左)也坐下与大家合影。

曙光的爱人原在部队任团政委,退休后仍闲不住,在一家著名企业任副老总,近日出差到外地去了。

王阿姨拿出自己的通讯录,述说着健在的老战友的名字。

齐建对老前辈的通讯地址和联络方式特别感兴趣。

王阿姨略有些耳背,但思维清晰,头脑灵活,记忆力仍很强,一点不像90高龄的老人。


齐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几个问题请教王阿姨。

王阿姨耐心地一一作答。

齐建是158师后人中对师史研究比较深透的,他对抢救史料、进一步整理编写师史有一个长远计划。

看来不虚此行,齐建今天收获不小,又挖掘了一些调研线索。

这时李曙光一岁半的孙女,跟着保姆外出转圈回来了。

王阿姨家已经四世同堂啦!漂亮的小孙女见家里一下来了那么多姥爷、姥姥,面有疑惑,但毕竟是军人后代,一会儿就与大家混熟了。

齐建抓紧时间采访王阿姨。

并不时向大家介绍自己近年来收集史料的收获。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12:00,大家穿好衣服,跟着王阿姨下楼去餐馆聚餐。太姥姥老当益壮,牵着重外孙女,在头前开路。听保姆介绍,王阿姨每天要自己下楼两次散步,上下四层楼都不用人搀扶。

李曙光预定了马路对面的眉州东坡酒楼,请大家共进午餐。

眉州东坡酒楼是一家老字号酒店,想不到怀柔也有连锁店。

陈晓虹请王阿姨落座后,抓紧时间与老人合影。

非常感谢齐建在新春到来之际帮我们实现了这次难得的聚会。



大家继续畅聊158师的辉煌历史,无限怀念逝去的革命前辈。

决心继承先辈遗志,让后代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我们这些失去父母的158师后人,都把王阿姨当作自己的亲人、长辈,好像又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亲。


大家举杯共祝王阿姨健康长寿!

祝158师后人友谊与日俱增!




宴会气氛始终沉浸在一派温馨中。

共同期待下一次聚会的到来。

再次感谢齐建好友安排的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请服务员给我们拍了全体合影。

四野45军158师后人永远铭记先辈功绩,珍重光荣历史,不断传承光大!老一辈革命者与后来人的世交友谊万古长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