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早8:20,潍坊市档案馆张科长带车把我送往淄博市周村区。9:30在高速路周村路口,周村史志办研究员郭济生先生接上我,直奔周村区委办公楼。在一层的史志办见到董建生主任和吴卓春副主任。我和郭济生是从网上结识的网友,老郭是个周村通,他和吴副主任去年底曾为父亲老照片专程到我家来过,当时就说老照片中不少拍摄地点今天还能找到。我答应有机会一定去周村拍摄点新照片。父亲当年拍摄的周村战斗老照片虽然只有13张,但12张背面都有说明词,其中我父亲的亲笔说明词就有9张。
大家已是熟人,迅即从父亲老照片中,商议确定了几个拍摄地点。

10:15我们就在老郭带领下出发了。第一站先到父亲老照片“周村全景”的拍摄地——原培德中学遗址。这是站在原67集团军199师师部废弃的四层楼上反拍的培德中学(对面那座四层板楼),现今是一个图书馆。老郭考证,当年父亲就是在这座楼顶上拍摄的周村全景。看到楼顶有矮墙围,我分析那张指挥员察看地图的老照片也是在这座楼顶上拍摄的。

当年父亲在此处拍摄的两张老照片及背面存字。



由于培德中学拍摄角度被原199师师部大楼完全挡住了,我们只好站在师部大楼四层楼上,仿照当年父亲在培德中学楼顶上拍摄的方向拍摄。现在楼房林立,拍摄视角低矮,已经称不上“周村全景”了。或许再退后几百米,爬到解放军第一四八中心医院楼顶,抬高视角俯拍,应该能照出今日的“周村全景”。

原培德中学大楼是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由德国人建筑,有上百年历史。

这是1940年整修这座大楼时立的碑刻。

我们一行人在培德中学楼下合影。

培德中学西侧有座西式小教堂,曾改造成199师的礼堂。

接着,我们去寻访父亲老照片中的周村东门。


原来的旧城墙和东门早已不复存在,就剩下东门内的一座老基督教教堂。


那个十字路口红绿灯下就是当年东门的位置,仍在大兴土木,搞城市地下管道建设。

从东门直通周村古镇东牌楼的这条街道叫“丝市街”。
远处牌楼是周村古镇游览区的东门。

进入这座牌楼门,就进了周村古镇,镇内完全是步行街。

父亲老照片中的东门,周村战斗结束后的情形。

被炮火炸烂的另一座城门,又称“中正门”。

进镇后,沿着石板路步行几百米。

来到一个丁字路口,向南拐就是银子市街。路口立着“今日无税”的石碑。

奇迹出现了:这里就是与父亲老照片拍摄时的同一位置。

65年前的银子市街。周村战斗之后又繁华了。

我们在这里仔细核对新旧银子市街的建筑,吸引了周围的居民,他们也凑上来观看65年前的旧照,连声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

站在父亲当年拍摄的位置,兴奋得我连续多次按下了相机快门。



离开银子市街往西走百米左右,就是著名的旱码头牌坊。周村自古以来是中国北方的丝织品交易中心。许多电影、电视在此处拍摄。

牌坊下坐着真人化妆的铜雕,几可乱真。

大街上老字号的铺面很多。

三五香烟的总公司早就打入了周村。

北京前门老字号“瑞蚨祥”的总店就在这条街上。

这套大茶壶、大茶杯很有特色。

谦祥益绸布庄也很有名。

街口还有一个最早的“大清邮局”。

走到大街北牌坊,我们再次合影留念。这里不远就是下面这张父亲老照片的拍摄地点。

当年解放军进入城区后,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

穿过大街十字路口,我们在城北隅头又找到另一张老照片拍摄地。

这张被不少地方和单位错误地以为是潍县战役的照片,有我父亲的老照片和亲笔说明词为证,应予以彻底澄清、更正。

周村战斗我军在街市内发展情形(躺下者为敌军尸体)。

大街西侧的老建筑都已拆光,但东侧这所房子和水泥电杆,还残留在位。

老郭非常肯定地说,他考证过许多年,此地确定无疑!

最后,我们来到周村西北角的一处旧城墙遗址。当年城墙的砖都被老百姓挪作它用,仅剩下近百米的土围子了。

土墙上依然可见当年子弹射击的枪眼。

父亲老照片有两张部队指战员攻城攀登城墙的照片。




如今旧貌换新颜,已经根本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至于另两张照片的具体拍摄位置,因在室内已经无从考据了。




城墙外是淦河,早已干枯成名副其实的“干河”,一座几百年的“汇龙桥”古桥,从前是周村通往省城济南的必经要道。



我们在此合影时,想得最多的是当年曾在此城前激战的革命前辈。

当天下午,我们去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这座陵园由原来城内的周村革命烈士陵园迁来,2009年升格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座落在周村城东南的大埠山上,此山海拔182米。

“为了明天”雕塑寓意深刻,表达了无数革命先烈当年英勇奋战、牺牲自己、为了后人的坚定信念。

陵园中心是烈士事迹纪念馆。

陵园安葬着为解放周村英勇牺牲的近400位革命烈士,其中70%是当年九纵牺牲的官兵。

陵园管委会主任王振刚介绍说,展板上有四张老照片是我父亲当年拍摄的,今天见到了老前辈的后人,非常高兴,拉着我在展板前合影。



英烈墙上高悬着许多烈士的遗照。

还有在南疆保卫祖国战争中牺牲的原199师烈士名录。

陈老总说过,淮海战役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所有为国牺牲的烈士!



参观结束时与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合影。

从烈士事迹纪念馆出来,我们登上山顶祭扫英烈。最先瞻仰的是山东抗日名将“一马三司令”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三烈士墓。



当年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元帅亲自为烈士的题字碑。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为解放周村牺牲的战友们题字碑。

原九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题字碑。

烈士们安寝在大埠山坡青松翠柏中。

徐学盛连长在解放周村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生前是迟浩田的入党介绍人。迟浩田曾多次来此祭扫烈士墓。

登上1999个台阶来到烈士纪念碑前。

这里真是好风水,左侧可以眺望周村全景。

右侧能够遥望张店区。

三菱形的高大墓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另两面的碑文铭刻着先烈的丰功伟绩。



曾经的老兵向先烈们敬一个军礼。

再向无数革命先烈行三鞠躬礼。

愿所有先烈英灵永驻,浩气长存。

步行下山,观陵园内的鲜花已经绽开,烈士英灵永远护卫着美丽的家园。周村之行即将结束,此次经历会永远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