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18:30,我们北师院历史系81级夜大学生代表欢聚一堂,举行向恩师谢承仁先生的谢师会,答拜谢先生在我们五年夜大学习中对大家的传道解惑授业。谢老今年88岁高寿,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非常高兴会见曾经教授过的学生,如约参加了这次谢师会。

大家委托梁玉泉、甄国宪两位同学专程到谢先生家里接先生赴宴。

朱建民、巩耀平、李强华等同学到楼下大门口迎接谢先生。

谢先生在学生们敬送的大花篮前留影。

23位夜大同学满怀感恩之心拥簇着恩师合影留念。

谢承仁先生简历:1924年9月生,湖北松滋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5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即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后又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3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早年参加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工作。主要著作有:《1645年江阴人民守城的故事》、《李自成新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主要论文有《论清初社会的主要矛盾》等。
谢先生热情支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2005年,他将历尽艰辛地搜藏了50余年的有关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的珍贵档案,无偿捐赠给国家清史编委会。这批档案对清末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谢师会正式开始,主持人、北京麦普出版公司总裁甄国宪同学请各位同学自我向谢先生介绍自己的姓名、简历。

朱建民同学,35中校长。

巩耀平同学,老班长,原空军报社副社长。

梁玉泉同学,班干部,佛学专家。

王志军同学,旅美华人。

朱迎波同学,中国传媒大学部门主任,副教授。

徐建军同学,学苑出版社副社长。

张鹤同学,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钟王公司负责人。

马晓毅同学。光明日报国际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马建农同学,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

齐红同学,中组部局级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

卫嘉同学,文物鉴定师,原民族博物馆副研究员。

李英同学,丰台区政府财务干部。

杨芳同学,原中华英才杂志社编辑,海归女士。

李莎同学,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丁琼同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

张晓锐同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花实同学,国家博物馆资料室主任。

黄效东同学,中国商报原副社长。
李强华同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党委书记。

刘庆民同学,中国贸促报原记者部主任。

夏明明同学,古钟专家,北京正阳门副研究员。

罗小兵同学,原解放军报理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谢先生高兴地与同学们交谈。他谦虚地说,过去是“长江前浪带后浪”,现在自己和同学们比落伍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老班长巩耀平代表原81级夜大全体同学发言,回顾了谢先生的教学实践、治学精神和著作成就,深切感谢谢先生对我们全体学生的抚育之恩。

大家围坐一圈,细细品味、由衷感悟谢先生对我们的尊尊教诲。

许多同学回忆起20多年前的大学经历,感到就像昨天的事情,而谢先生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

我和夏明明忙着捕捉谢师会的镜头。

最感人的镜头出现了:刘庆民同学代表全体同学对谢先生行了跪拜大礼——三叩首。


马建农同学展示出为谢先生题写的书法作品“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梁玉泉和他一直保密到此刻。

大家认为,“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这句引自《资治通鉴》中的古语,用在谢先生身上极为贴切。唐朝名相狄仁杰先后举荐了像张柬之、姚崇、桓彦范、窦怀贞、敬晖、李楷固等一大批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使政风为之一振。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当今许嘉璐、刘源都曾是谢先生的学生。

宴会开始时,同学们频频举杯,敬祝谢老健康长寿!

谢先生也一再答谢同学们的盛情,看得出老人家非常高兴。

席间,同学们分别与谢先生合影留念。


宴会后,同学们依次在谢师横幅上签名,送谢先生留念。





已经是晚上21:00了,大家依依不舍地送谢先生回家。

在电梯中,谢先生还不停地与同学们交谈。

谢师会圆满结束了。大家与恩师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祝福谢承仁老师88米寿大吉,长命百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