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肩周炎犯了,右肩及胳膊疼痛难忍,未出远门,也较少上网,停博半个月了,甚是寂寞。今天约了几位老学友、老战友一起驾车赴桥湾农夫在河北张家口市沙城农村的庄园躲秋老虎、度末伏,并采摘品尝农夫亲自栽种的瓜果蔬菜。
早8:15,我驾车与老伴来到西三环八一剧场门口接“桥湾农夫”。
上京藏高速后与“知足常乐金左手”夫妇那辆车汇合后,双车向西北直奔官厅水库。今年夏天虽然雨水较多,但水库依然存水很少。
到官厅镇已经11点多了,桥湾农夫尽地主之谊,引我们在镇里一老战友开的餐馆,请大家吃水库活鱼等农家菜。六个菜有银鱼、小白条、鲤鱼三种鱼。最重要的是按照北京风俗,三伏天要吃葱花饼卷鸡蛋。
大家饱餐一顿后,农夫领我们去官厅镇参观镇容——一条整洁而干净的主街道。大背景是北京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
街两边的商店虽不多,但都留有上世纪60年代的一些痕迹。
小镇上鱼肉菜蛋应有尽有,价格比北京要便宜一些。
老汽车站门窗斑驳,似乎已废弃不用。

看大门两侧标语就知道这是一支工兵舟桥部队的营盘。


我和桥湾农夫都是南京军事学院子弟,又是中学同学,更是一起在这支野战部队共事多年的战友,我俩兴奋地在营房门口合影留念。

今年雨水多,公路两侧庄稼生长茂盛,绿意盎然。

怀来(沙城)气候干爽,很适宜种植葡萄,公路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园。

我们停车在路边采购早熟的葡萄,价格比北京便宜很多。

离官厅镇2.5公里,就来到桥湾农夫租住的农庄。

在自家门口,农夫兴致勃勃地介绍周边环境。

农夫打开大门欢迎我们进桥湾家园。

知足常乐金左手夫妇和我们一样,也是南京军事学院子弟,又是小学、中学同学;金左手还在张家口驻军医院工作多年,同为一个防区的老战友。

进庄园后,只见瓜架上挂满了窝瓜、葫芦。

葫芦上有农夫亲笔刻的“福”、“禄”吉祥字。

一排六间明亮宽敞的砖房里有北方农村特有的土炕。

还有北方农村自盘的锅灶。

屋内陈设虽简单,但居家过日子的用品应有尽有。

我们一起动手,把屋内的方桌、椅凳搬到室外瓜架绿荫下。

知足常乐举起她的金左手抢拍照片。

同在张家口当过兵的三位老战友,又在第二故乡张家口团聚了。

这个通往卫生间的走廊,是农夫入住后搭建的。

农夫用新鲜的葡萄、西红柿招待客人。

围坐畅聊之际,农夫不时拿出自己珍藏的宝贝供大家欣赏。这都是他精心收藏并亲自加工制作的。




绿荫瓜架下老学友、老战友有说不完的话。

不时吹来的徐徐凉风,令大家早忘了正值三伏的酷热。

还是参观农夫的菜园子吧。西红柿刚摘了几天又红了一片,往往来不及吃就烂在地里了。

葡萄还有一个月就成熟了,为防小鸟偷食都用报纸遮挡保护起来。

看来今年葡萄要大丰收啦!

葡萄架下种植着多种菜蔬。

紫茄子尚未长大,只好挑大的采摘。

吃不着的葡萄一定是酸的。

辛劳的桥湾农夫,看着自己的丰收果实,心情是多么愉快。

清脆的黄瓜骄人地向我们招手。

这才是真正的黄瓜。

我们跟着农夫欣赏田里的各种蔬菜。

窝瓜上刻着“真味只是淡”。

农夫请我们随意采摘自己喜爱的菜蔬。喜欢吃辣的金左手夫妇在扫荡尖辣椒。

我们如此大扫荡,也不知农夫心疼不?

农夫拿起剪子采摘我喜欢吃的西红柿。

瞧,这一串小西红柿多诱人啊!

这串葡萄即将成熟啦,千万别让小鸟偷食了。

青菜都疯狂地长老了。

小西红柿晶莹剔透得像灯笼。

小尖椒翠绿得恨不能立马咬一口。

俗称“开锅烂”的白扁豆早等着你去采摘。

看清了,这可不是农夫炸着吃的南瓜花。

一会儿功夫,我们都满载而归。

张家口的老战友再次在田间合影留念。

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大家才恋恋不舍离开桥湾庄园。农夫则独自一人留在庄园,还要完成浇黄瓜的重任。

告别农夫后,我们又经官厅水库返回京城。

远方楼上是毛主席题词的“官厅水库”大字。

水库周边在大兴土木盖别墅区,不知对老百姓是祸是福。

经过两个多小时驾车,我们与金左手夫妇分别返回京城居住的那片石头森林。路上我一再寻思,桥湾农夫的生活方式:高,实在是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