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续)

(2012-03-19 23:23:58)
标签:

回忆

十年前

西沙之行

情感

分类: 情感

    2002年1月赴西沙群岛采访虽然过去十年了,但犹如昨日新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这两天翻箱倒柜终于又找到了一些照片,是当时在岛上的老战友、政治部卢副主任(新闻干事出身)拍摄的。因为海岛气候潮湿,每张照片特意作了塑封,待我回京后邮寄给我。由于一般相册难以夹放,我索性包到一个信封里夹在相册中,前几次都没找到。这是用胶片拍的老照片,当然像素仍赶不上今天的数码相机,但比我当时用摄像机照得清晰了许多。因此挑选了十几张再晒给大家,共享那段美好时光。

    2002年1月18日,随杨司令(左一)、安副司令乘登陆艇赴西沙群岛最东面的东岛慰问守岛官兵,在码头受到守岛官兵热烈欢迎。战士们身后就是被誉为“海岛大奔”的手扶拖拉机。可别小看了这原始交通工具,从码头到营区有几里地,它曾载过来岛上视察的几十位将军呢!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在东岛主权碑前留影。我就是用手中所持索尼17型摄像机拍照的。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与杨司令(左三)、安副司令(左二)等在东岛主权碑前合影。东岛为西沙第二大岛,原名“和五岛”,渔民称其为“猫兴岛(巴兴岛)”,因其位于永兴岛东面,从1947年起得名“东岛”。它是由上升礁和珊瑚贝壳沙体复合组成的岛屿。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营区处在一片茂密的椰林里。官兵们用新砍下的椰汁款待我们。杨司令(中)、安副司令(左二)与15年军龄的老志愿兵(现今改称士官)、油机班长亲切交谈,共品香烟。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在东岛营区留影。身后是“扎根东岛固我海防”的标语。按照岛上的惯例,我和安副司令在这个院子附近各载了一棵椰树。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卢副主任带我在1.7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漫步。岛上植被很好,有成片的原始灌木林,最多的树是抗风桐。坐在抗风桐的枯枝干上歇息,是一种高级享受。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东岛第一宝:鲣鸟。十万只鲣鸟栖住灌木林中,漫天飞舞,极为壮观。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东岛第二宝:野牛。自然放养在这种环境里,大约有六七十头之多。我们能看到地上有牛粪,也隐约听到有牛叫声,但就是未见其踪影。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神龙见首不见尾”,从网上下载的野牛图片。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东岛第三宝:水莞花。又称“海梅”,因花形近似梅花而得名。亚洲野生的水莞花只分布在西沙东岛和台湾个别珊瑚岛礁上,质地坚实、造型特殊、不易腐朽,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可说是世上绝无仅有。水莞花被盗采者每盆喊价达上万元。正由于东岛驻有部队,才使水莞花保持了较好的原始风貌。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可惜我们没拍到开花的水莞花,这是从网上下载的水莞花图片。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抗风桐又称“麻枫桐”,抗风能力极强,即使倒地枯死也坚韧不拔,常年不腐,颇像沙漠中的胡杨。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2002年1月26日,随杨司令乘炮艇赴琛航岛、珊瑚岛、金银岛等小岛慰问部队官兵。我们所乘炮艇疾驰在南海上。同行的还有中央电视台海外部(4套节目)记者贺学国、于婷婷(女)。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同卢副主任(右一)及海军政治部赵干事(左三)、南海舰队政治部录像室刘主任(左一)和中央电视台记者贺学国(左二)、于婷婷(右二)在珊瑚岛主权碑前合影留念。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在珊瑚岛上小憩时品尝岛上盛产的木瓜、菠萝蜜等热带水果。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与甘泉岛擦身而过时,在炮艇上以甘泉岛为背景拍照留影。西沙之行永远在我的记忆中留存。
回忆十年前的西沙之行 <wbr>(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