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雨终于停了,虽是多云天气,但毕竟比前两天强多了。早饭后,我们就驱车直奔蓬莱阁而去。上午9:00,我们就来到了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市,也是我母亲的故乡。

沿着滨海大道一路西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仙山风景区。相传是八仙入海处。其实我心里明白,这都是近二十年后人生造的人文景观。1966年我第一次回蓬莱时,此处什么景观都没有,只是一片汪洋大海。

这也是商业化气息浓厚起来所修的“蓬莱仙境”牌坊,哪里像什么古迹?但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及滚滚而来的金钱。

进入蓬莱阁风景区后,也首先看位于蓬莱阁下的古船博物馆。内有从水城近些年发掘出的元代海上战船遗骸。

参观完古船,我们顺着博物馆的后门进入了蓬莱阁景区,这是以往从正门入园参观蓬莱阁所走的一条相反路线。

拾级而上,首先看到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的铜像和其身后的太平楼。

在蓬莱阁山下关楼上,小侄女不爱红妆爱武装,高兴地和古老的铜炮合影。刚考上高中的她马上就要参加军训了,莫非是训前预演?

蓬莱阁下的水城城门。

冯玉祥将军的题字“碧海丹心”,犹如他本人在中国历史上一样,镌刻在蓬莱阁脚下的巨石上,与日月同辉。

由于是双休日,游人格外多,蓬莱阁下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

但仍不乏残疾人的身影,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在人海中与大家一起参观蓬莱阁古迹,展示了对生活和中华民族历史的无限热爱。

城楼上蓬莱阁内,腊制的八仙肖像个个精彩绝伦、惟妙惟肖。你认得出他们分别是哪八位神仙吗?

站在蓬莱阁关楼上,向西北方向眺望,可见颜色深浅不同的海面,那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

关楼正中有块“海不扬波”的石匾,诉说着一段悲壮神奇的故事。相传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日舰“吉野”号用舰炮瞄准蓬莱阁轰击,一炮正打在石匾的“不”字上,变成了“海扬波”。幸而这是枚哑弹未爆炸,否则蓬莱阁连同城楼上的八仙都将毁于一旦。有人说是八仙佑护了蓬莱阁,实则国强则“海不扬波”,国衰则海必扬波。蓬莱城不是也曾被日本鬼子占领过吗?

从城楼上俯视水城——当年戚继光操练水军抗倭的处所。

蓬莱阁别致的花砖墙窗。

园内有人民政府为三位烈士树立的纪念碑。

董必武副主席所题“丹崖仙境”牌楼,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清朝皇帝所题“万寿无疆”碑,吸引人从小就注重养身强体之道。

出得蓬莱阁景区,必经一条明朝商业街。瞧,小美女在选购心爱的葫芦工艺品。

离开蓬莱阁,我们就进城参观戚继光故里。

戚府庄严肃穆,门前立有旗杆和拴马石。

院内为五进院落,“止止堂”为戚继光读书和批阅文书的处所。

优雅清逸的后花园,蕴涵着儒士出身的武将戚继光光辉的一生。

戚继光17岁承袭父职任总督,可谓年轻少帅,这是戚府门前一条街所立“父子总督”牌坊。

我母亲家就在戚家祠堂斜对门,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地产也早卖与他人。想起1966年我和晓伟弟曾一起到舅舅家探亲,居住多日,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好不凄凉。

这就是我姥姥家斜对门的戚家祠堂大门。

当年的蓬莱城里府门南大街206号老衣家大门位置,现如今是一个公共厕所。厕所后面是一片废弃的荒地。

对母亲故居的怀旧之情,使我们舍不得离开这条大街,恰巧也到了中午时分,便决定在斜对面的小饭馆吃午餐。

五个人吃了顿丰盛的午餐,仅花了117元。大家都很满意。瞧,有小鱼贴饼子,猪肉炖酸菜砂锅,鲅鱼馅大饺子。


饭后返回停车场,路见一整旧如新的基督教堂。

离开蓬莱城,经过40多分钟行程,就来到龙口市南山风景区。

进得景区,遥见山墙上“佛光普照”、“慈悲为怀”八个大字和远处山巅上矗立的佛祖释迦摩尼的巨型铜像。

我们包租了一辆景区内专用观光车,来到大佛像山脚下。

小侄女潜心拜佛,不愿坐车,沿着366级台阶一直攀登到山顶。

南山大佛为锡青铜铸释迦摩尼坐像,高38.66米,重380吨,2000年4月初八落成。

我们四个大人则有自知之明,乘车来到山巅佛祖莲台下。

站在大佛像底座方台上观四周景色,格外壮观。北面正对大海,东北面山脚下是华严世界,

西北面山脚下是南山禅寺,皆错落有致,金碧辉煌。

佛祖被面的力士韦陀将军英俊地守护着佛山。

接着,我们又去参谒南山药师玉佛。

参谒玉佛好生奇妙,还要乘现代化的电动滚梯登顶。

药师玉佛为缅甸玉雕刻的琉璃光如来,像高13.66米,重达660余吨。

佛堂四壁有巨型壁画多幅。

药师玉佛神态怡然,亲和端庄。

端坐莲台说法济世。

佛堂内还有许多稀世珍宝、金玉佛龛。


更供奉着珍贵的佛舍利子。

从玉佛身边离开,又乘车来到欢乐峡谷。

典型的胶东庭院内布展着许多民俗风情掌故。


新婚夫妇蜡像。

走出欢乐峡谷,又转到大佛像正面,忽见佛祖在向我等挥手告别,祝我们一路顺风,下次再来。

走出景区大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美好祝愿豁然映入眼帘。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南山胜境,返回烟台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