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卢拉的政绩与“硬伤”之争

标签:
环保硬伤民生工程暴力犯罪卢拉巴西杂谈 |
此文选自我在新京报地球周刊上的个人专栏“望远镜”
巴西总统卢拉是最幸福的球迷,他可以将巴西男足国家队的签名球衣“据为己有”,也可将其当成“礼物”,送给国际政要。4月28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从卢拉手中接过了一件“6”号球衣。
在位近8年,卢拉送给本国民众的礼物是:作为“金砖四国”成员,享有全球话语权以及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巴西成功“突围”。在卢拉看来,巴西之所以能够摆脱金融危机,主要是选择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
5月,卢拉入选了美国《时代》“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榜单。何种经历引领出身于工人家庭的卢拉坐上巴西政坛的“头把交椅”?该榜单的文稿显示,25岁那年,卢拉当时的妻子玛丽亚怀有身孕8个月。由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卢拉见证玛丽亚和胎儿一同离世
。有钱人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让民众享受出色的医保,他们就不会制造“麻烦”。
当年的穷小子,如今的总统,尽管收获了掌声,然而他不是圣人,也会遭遇汹涌而至的非议
。上个月,围绕世界第三大水电站项目,巴西官方与该国帕拉州的土著印第安人产生激烈对峙。大约500位环保人士一度在巴西电力局门前倾倒3吨粪便以示抗议。目前,水电站的招标工作已暂停,然而卢拉仍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因为它可以为2300万个家庭供电。
卢拉对民生工程的看重和土著印第安人捍卫家园的决心,决定了双方博弈的态势仍会持续。于是前者有意通过一些举措来稀释环保人士的怨恨,例如巴西政府5月6日宣布将启动一个项目,即在森林被砍伐的亚马孙地区种植棕榈树。卢拉称该项目既是保护森林,也可为生产生物燃料提供原料,振兴当地经济。
除了亚马孙森林的保护难题,暴力犯罪更是卢拉绕不过去的“硬伤”。英国媒体刊文《巴西需要设立新“部”打击犯罪》援引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圣保罗州前州长若泽·塞拉的话称:“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创立公共安全部。”当巴西寻求地区和国际影响力时,街头充斥的暴力犯罪却更让国际社会关注。《时代》刊文《巴西经济奇迹的阴暗面》援引专家的话称,与土地所有权相伴的森林砍伐、“奴工”等问题,是巴西最偏远的内陆区域成为血腥之地的主要因素。
巴西将在10月举行大选。卢拉所在的执政党———工人党,究竟是更多受惠于既有的经济成就,还是被暴力犯罪的积弊所拖累?选民们还有一段时间权衡。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