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利实践需要坚持

标签:
女性邦议会收入差距金砖四国联合国德国杂谈 |


这几天,有关性别平等、女性发展的话题和报道格外醒目。需要追问的是,在应景式的讨论和热度之后,各国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和热情继续推进男女平等,创造有利于女性发展的制度氛围。
联合国性别问题特别顾问马扬贾4日表示,多年前联合国设定目标,提出要在1995年前将全球女性平均参政率提升至30%,但今年统计的这一比例仅为18.8%。他说:“我们在争取性别平等问题上不能再迟疑,包括增加女性参政比例。”联合国报告显示,中东地区的沙特、卡塔尔、阿曼等国的议会组织中根本看不见女性。而卢旺达女议员比例最高,达56.3%;瑞典以46.4%居第二;南非以44.5%位列第三。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标准,若放在男性身上,那他可能就是“好男人”。可惜,更多时候,这是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规范”,实为歧视。如果有一天,当“市长”、“州长”或“总统”之前不再刻意加上“女”时,那么全球的性别平等问题应该发展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地区,女性获得生存权和发展权,恰如生死较量。推进性别平等,知易行难,路途遥远。
《印度时报》网站刊文《印度政府将致力于提升妇女权利》称,经济前线的性别差异以女性低就业率为表现:与51%的印度男性就业率相比,女性就业率为25.7%。与此同时,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表示将在印度下院“人民院”和各邦议会为女性提供超过三分之一的席位。他许诺,不论通过多少努力利用多少资源,政府都将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
既是“金砖四国”之一,又是发展中国家,印度亟待清理性别不平等的积弊。不过,这并没有暗示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无困扰。
德国《明镜》周刊刊文《德国男女收入差距拉大》称,德国常有针对男女收入不平等的示威活动,还有大量推进此种平等的行动以及一部反歧视法。尽管如此,德国男女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拉大。2008年,德国女性每小时平均工资比男性少23.2%,而欧盟的平均差距为18%,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的差距则分别是4.9%、8.5%和9%。由此,欧盟委员会要求德国采取措施。德国的男女收入差距,是因为更多女性从事的是兼职工作,还有一大部分女性从事低收入工作以及女性通常被“禁止”从事管理工作。
明天,除了得到一声节日的问候之外,女性也许更看重一以贯之的尊重和权利实践。□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