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沙里鲸
沙里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6,175
  • 关注人气:8,7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今年设立国家反恐中心

(2010-01-05 18:25:40)
标签:

军事

恐怖主义

反恐

袭击事件

拉姆

印度

杂谈

印度今年设立国家反恐中心

印度今年设立国家反恐中心

             出品:新京报国际部

 

“基地”培训的自杀式袭击小分队潜入比哈尔邦以及加尔各答在内的印度主要城市,攻击目标是铁路。由此,印度东中部铁路保护部队已向各地铁路警察总监发出“警告信”。

 这是2010年1月4日《印度时报》网站公布的消息。

 

 去年挫败10余起阴谋

 

 局势稍有“风吹草动”,印度各界便“严阵以待”,因为这个拥有11.6亿人口的国家有着“前车之鉴”。

 时间回到一年多以前的那个夜晚:195人丧命,300多人受伤。

 2008年11月26日晚,“德干圣战者组织”在孟买制造了印度近三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印度各反恐部门之间协调差、反应慢的弱点。这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晓强的看法。

 印度陆军前少将谢鲁·塔普里亚尔的批评更“抽象”:印度缺乏应对恐怖主义的连贯战略,也没有应对恐怖主义的系统理论。

 也许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是印度反恐的一个“拐点”。在这之后,印度官方紧绷神经,力求防患于未然。

 2009年12月23日,印度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在首都新德里宣布,2009年一年,印度当局挫败了10余起恐怖袭击企图。

 他说,只要其中任何一起恐怖袭击企图得手,都有可能重演孟买袭击事件的惨烈情景。

 奇丹巴拉姆将功劳归结于“幸运”。此外,他强调避免恐怖袭击需要更顺畅的情报共享以及更出色的协同行动。

 

 孟买事件催生“路线图”

 

 奇丹巴拉姆渴望的反恐优势恰恰是印度官方当前需要正视的问题,即要实现各个不同部门在反恐行动中协同作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机构仍无法共享其各自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

 据傅晓强介绍,在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以前,印度负责打击恐怖主义的力量较为分散,且缺乏统一机构进行协调。

 傅晓强认为,印度原有的情报机构陈旧、僵化,被认为无法有效适应反恐战的需要,各个情报机构之间、情报机构与其他安全机构之间都不愿共享情报。

 种种不利局面促使奇丹巴拉姆呼吁设立一个单一的机构,来协调多部门反恐行动。

 当日,奇丹巴拉姆正式表示,印度在反恐问题上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争取在2010年底前成立国家反恐中心。

 据介绍,印度国家反恐中心成立后将处理针对印全国各地民众的恐怖袭击事件。

 新机构的设置,意味着必须招兵买马,届时,印度将全国范围内招募40万名警察。

 目前,印度未有专门的反恐机构。而成立“印度国家反恐中心”是印度内政部一手主导的“印度安全新体系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路线图”的真正幕后策划者则是戴着近视镜,有着教授般气质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2009年5月,在正式开始其第二任期的前几天,曼莫汉·辛格就要求国家安全顾问准备一份审视和实现国内安全机制现代化的“路线图”,其核心内容就是仿效多数发达国家成立国家反恐中心。

 奇丹巴拉姆透露,“路线图”的出炉正是受到了2008年孟买袭击事件的触动。

 

 效仿美国 成效未知

 

 据奇丹巴拉姆了解,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36个月内成立了国家反恐中心。不过,他觉得“印度等不了那么久时间”。

 按照他的计划,印度国家反恐中心必须在2010年底前成立。

 效仿美国,能否有成效,尚是未知数。傅晓强称,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花了近4年时间才成立国家反恐中心,但至今仍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有效,最近的炸机未遂事件表明美国在反恐方面存在漏洞。

 傅晓强指出,印度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多方面的,情况复杂,预计用1年时间建立反恐中心可能会存在不足。

 

 新机构掌握广泛权力

 

 虽有分析人士对印度国家反恐中心的设置存在能力担忧,但该机构从诞生之日起便掌握实权,这一点,奇丹巴拉姆有言在先。

 他说:“一旦设立了国家反恐中心,它必须具有应对针对印度及其国民的所有类型恐怖主义暴力的广泛权力。”

 由此,在孟买袭击后成立的国家调查中心、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情报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卫队等机构都将隶属于印度国家反恐中心。

 印度研究和分析局、航空研究中心和中央调查局等机构,将被重新定位,根据其涉及反恐任务的程度,有可能被纳入印度国家反恐中心。

 

 印度加大反恐投入

 

 有安全专家指出,2008年的孟买袭击事件暴露出印度在反恐问题上的投入不足。

 鉴于此,2009年,印度安全部队的装备有了显著改善,部署了一批快速巡逻车、拦截船、海岸监控飞机和水路两栖巡逻车等。

 一些地区中心成立了快速反应部队,并成立反恐学校。印度海军、海岸警卫队之间提高了协同行动能力,成立了联合行动中心。海岸警卫队增加3000人。

 不过,这些补救措施难以掩盖安全力量上的捉襟见肘。

 由于印度当局无法为2009年春季举行的大选和印度板球超级联赛同时提供安保资源,所以只能委屈后者移师南非举行。

 

 内政部可能大胆重组

 

 除了精心完成“增量”,奇丹巴拉姆还希望对现有“存量”进行盘点、梳理,从而挖掘各机构的潜力,为此,他提议对内政部进行“大胆、彻底和激进的重组”。

 奇丹巴拉姆建议印度内政部对自身职能进行切割,从而使内政部长能把全副精力放在安全问题上,而不必为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职责分心。

 目前,除了负责国内安全事务以外,印度内政部还负责处理邦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监督警方和立法问题、处理人权问题、向外国人发放签证、灾难管理和边境管理等。

 

 恐怖袭击有深层次原因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增加军力投入,加强反恐协同作战,都是治标之策。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印度政治体系非常复杂,地缘政治位置、文化和宗教等问题极为敏感。

 有媒体甚至认为,印度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严重,甚至要赶超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007年,印度各地有超过1000人死于各类恐怖主义袭击,使印度成为继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之后的第四大恐怖主义受害国。

 

 国内分离主义组织“活跃”

 

 谁在威胁印度的安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晓强分析说,印度面对的恐怖主义势力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傅晓强称,就印度国内而言,它境内多年来活跃着各种分离主义组织、宗教极端组织和极左武装,低烈度冲突从未间断,而许多恐怖主义事件就是这类冲突的产物。

 他列举出印度许多受恐怖主义威胁的地区:

 北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是克什米尔分离武装的大本营。

 从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到印度中部,如安得拉邦、西孟加拉邦、加尔克汉德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等则长期活跃着纳萨尔派武装,每年都导致数百人死亡。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纳萨尔派武装的影响力已从13个邦扩展到了28个邦。

 查迪斯加尔邦则主要活跃着左翼武装,2006年曾有360多人死于极左武装活动。

 印度东北部地区,如阿萨姆邦、纳加兰德邦等由于贫困和宗教等问题也暴力冲突不断,活跃在该地区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等武装组织通过袭击政客和破坏基础设施等试图打击政府的影响力。

 

 “基地”加强对印度渗透

 

 傅晓强认为,在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方面,“基地”等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近年来一直对印度加强渗透。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极端武装也在印度积极制造恐怖袭击事件。

 形势严峻,可谓“草木皆兵”。成立国家反恐中心也许不足以将恐怖主义的风险完全消除,然而专家对印度设置新机构的决策持肯定姿态———“这是印度当前提高反恐能力最容易入手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