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中国和金牌
中国民众享受奥运会的快乐,并不仅仅在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也不仅仅关注中国选手拿了多少枚金牌。崛起的中国,理应追求大视野、大情怀。中国选手频频告捷,掘“金”不断,当然喜庆;不过,当他国运动员夺金、拿牌,或者实现历史性突破时,我们更要满脸笑容,鼓掌欢呼,与其分享喜悦。理由很简单,我们是东道主。
印度是我们的邻国,与中国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印度杰出的IT技术、曼妙的宝莱坞歌舞电影,令人充满好感。而印度体育则一直默默无闻。8月11日,北京成为印度体育的福地,“枪手”阿比纳夫·宾德拉夺得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改写了印度无奥运金牌的历史。当北京奥运会结束,当50年、100年过后,当印度的新一代追寻这段历史时,他们也许会对北京奥运会印象深刻,也许会更加迷恋中国。
伊拉克男子铁饼选手纳赛尔、女子短跑运动员达纳·拉扎克和赛艇双人双桨运动员海德尔·诺扎德与哈姆扎·侯赛因,也应是热点人物。他们来自于曾经饱受炮火蹂躏,如今渴望生机的土地,在北京的比赛机会来之不易。不管他们取得何种成绩,能够参加奥运会,本身就是伊拉克体育的伟大胜利,也是东道主的福气。送给他们的,还是那句话,“北京欢迎你”。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体育代表团能有更为杰出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过多关注金牌数。主办一届快乐的,且值得各国运动员回忆的运动会,就是东道主中国获得的、最有含金量的一枚金牌。方言(媒体从业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