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自来水何时化身“矿泉水”?

(2008-02-20 02:10:28)
标签:

矿泉水

自来水

安徽

潜山

it

中国自来水何时化身“矿泉水”?中国自来水何时化身“矿泉水”?
 

       中国自来水何时化身“矿泉水”?


 

    疯得满头大汗,感觉口渴后,我跑到职工住宅区,用小嘴包住水龙头直接饮用自来水。这是我年少时的记忆。我老家在安徽小县城潜山,父母当年在一家集体性质的塑料厂工作。那时的自来水,记忆中谈不上可口,但至少不难喝,肯定没有不适之感。如今生活在北京,尝试过将自来水煮开后饮用,难喝,无法入口。用我女友母亲的话说,“水太硬,涩”。我还试着直接饮用自来水,更让人伤心。我以为自来水天生就没有直接饮用的命,它只配和洗菜、刷碗、冲厕所等功能纠缠在一起。然而,英国环境大臣菲尔·伍勒斯近日的一番表态,令我发现自来水也有更为优雅的姿态。

 

何时直接饮用自来水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环境大臣菲尔·伍勒斯的话说,在英国等自来水干净、充足的国家,大量饮用瓶装水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干净、便宜的自来水在英国到处都是。从伍勒斯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推断,英国生产自来水有很高的标准,就是可以弃用瓶装水,直接饮用自来水。那么,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北京以及北京之外的中国城市,以何种标准来生产自来水呢?是否也可以达到直接饮用的高标准呢?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自来水产业应有更高的技术追求?
    我很小时,就爱喝可口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现在还喝,不过选择无糖型的;很多时候,偏爱矿泉水。可乐也好,矿泉水也罢,我从未想过它们留下的塑料瓶会成为垃圾难题,更不会去追究塑料瓶在生产过程中所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试文,现阶段,中国有几人会站出来讨论或呼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更为关注产业利润和城市就业等问题,一切以GDP为核心。

 

饮用瓶装水实属无德
    英国广播公司(BBC)“全景”节目2月18日报道称,英国每年在瓶装水上浪费20亿英镑资金,而英国家用自来水的口感,与瓶装水一样不错。在英国,矿泉水销量每五年翻两番,如今每年出售20多亿升矿泉水。用来购买一升瓶装水的1英镑资金,可购买1万升自来水。
    菲尔·伍勒斯对该节目表示,在许多国家安全饮用水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将瓶装水从他们那儿运到英国,确属道德问题。英国市场上最为昂贵的瓶装水来自斐济,而每三位斐济人中仅有一人能够饮用安全的自来水。“当我们拥有可以饮用的纯净自来水时,(我们还)耗费数十亿英镑购买瓶装水,道德上难以接受。与此同时,全球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中就包括水供应。”菲尔·伍勒斯说,“很不幸,全球还有许多国家仍然没有纯净的自来水,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伍勒斯称,英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优质的水资源,在一些区域,天然水堪称品质杰出,这就是为什么当地人会将这些水用瓶盛装后,卖给我们这些人,以此获得很大利润。

 

瓶装水产业就是“噩梦”
    资料显示,瓶装水的环境成本相当高昂,法国生产一升优质矿泉水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泰晤士水务公司”生产一升自来水所释放二氧化碳的600倍。此外,瓶装水的包装和运输也会制造二氧化碳。英国影子内阁环境秘书长皮特·安斯沃斯支持伍勒斯的言论,他指责瓶装水产业就是“生态噩梦”。
   对此,瓶装水产业协会发言人则反驳说,伍勒斯“孤陋寡闻”。英国瓶装水信息办公室负责人吉尔·阿达伽表示:“伍勒斯已忘记瓶装水在危急关头的作用,去年洪灾期间,政府就拼命激励瓶装水的供应,那时,伍勒斯好像没有想到瓶装水道德上不可接受。”她还说,瓶装水贸易为英国提供了约2万个工作岗位。
    下周,由“地球之友”组织支持的泰晤士水务公司将与伍勒斯一起,发动一场劝说饭店、酒吧和旅馆让顾客更容易获取可直接饮用自来水的行动。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饮用一瓶瓶装水对环境的影响,如同驾车行驶一公里。澳大利亚环保组织“清洁澳大利亚(Clean Up Australia)”主席伊安·吉尔南认为,如同塑料袋,瓶装水已成昨日产品,它们的瓶子已成主要垃圾难题。

 

美一市政厅拒绝瓶装水
   菲尔·伍勒斯的言论是否会产生多米诺效应,目前尚不可知。但是,美国新墨西哥州艾伯克奇(Albuquerque)市市长马丁·查韦斯(Martin Chavez)再也坐不住了,他已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禁止市政厅为雇员购买瓶装水。他说,在市政厅,完全可以饮用自来水。
   市议员伊萨卡·本登(Isaac Benton)力挺市长决定,他认为瓶装水和自来水差不多,况且大多数人在饮完瓶装水后,未回收瓶子。有调查显示,全美将近95%的人没有回收瓶装水瓶子的习惯。不过,马丁·查韦斯签署的命令也有特例,遇到突发事件,消防人员可携带瓶装水,分发给需有所需要的群众。
   试问,在塑料袋之后,瓶装水是否会成为人类环保事业的又一讨论和实践课题呢?我们真的足够清醒,足够理智,足够大度,为子孙万代着想呢?(方李敏/沙里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