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何以如此被动?(年终总结节选)
¥2007年,我“自找了”一番波折,支付了一定的成本。从XJB跳槽到新浪,是出于对纸媒衰亡论的焦虑和恐惧,从新浪再回XJB,是因为个人不适应网络的公司化运作,网站无法让我的潜质得到更好地挖掘。现在,心静了,不挪窝了,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往前走。
¥做国际新闻很尴尬,很被动,它没有深度报道来得轰动,来得“价值连城”,也没有北京新闻更容易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从影响力而言,“书评周刊”要胜过“地球周刊”。这不是新京报国际新闻独有的处境,全国报纸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寻求突破?地球周刊的“话题”是一个很棒的尝试,在“国内问题”与“国际样板”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就是要看看发达国家、邻邦是如何处理养狗、公民教育和是否可以不进驾校就可学车等现实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国际新闻的“话题”的关键不在选题,而在采写,有时候很难找到和选题有关的,有针对性的当事人。
¥单靠“话题”,无法让国际新闻“出人头地”,再需要增加新的原创栏目,增加新的原创文字,越多,国际新闻突围的可能性就越大。(沙里鲸/方李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