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中国女足为的是鄙视男足
对阵新西兰的这场小组赛,技战术含量如同兑了水的可乐,味道淡得可怜,只有一层用来伪装可乐的胜利颜色。最终的比赛结果可喜,然而整个对抗过程难称可乐!马晓旭的身子太沉了,跑起来如同秤砣,没有期盼中的足以一剑封吼的加速度。总是在一阵拖泥带水之后,让脸部的神经崩得如同末日来临。马晓旭该传时不传,射门如同乡间土路一般粗糙,这也难怪苦苦等待的韩端在脸上写满埋怨。也许,马晓旭同学还很年轻,她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磨练。也许,我的不满,可能让喜欢女足的球迷们感到心里极其不舒服。我只是有一说一,而不能用巴西的仗义和我们的幸运,来掩盖对阵新西兰整场比赛的低水平。
没有中场大胆而细腻的组织和传递,只有后场与前场并不流畅的对话。那些球飘在空中的传球,没有主心骨,如同秋天里的飞絮,想要抓住它,还要看风儿是否答应。值得书写的还是那些满身疲惫的老将,李洁和谢彩霞。前者越看越像当年的范志毅,范大将军,那架势,那感觉。不过,她的运气很不错,如果不是那个新西兰前锋太过业余,“李大将军”的一次防守失误,可能会改变整个小组的出线形势。很多时候,“人算”的确不如“天算”。看着谢彩霞操劳的模样,为她心疼,如果不是中国女足目前处于低谷,青黄不接,她也不会在30岁后的高龄继续为中国女足拼杀。她这个年龄,应该坐在看台上为中国女足鼓劲,戴一副墨镜,惹来闪光灯一阵躁动。我并不是诋毁女足,我向来相信,至少在足球这一项上,男女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男性的生理结构和体能适合这种高强度的比赛;女性参与这项赛事,自然有更多风景,如果能够将女足比赛的专用球场改小为男足正规赛场的三分之二,是不是可以保证女足队员的踢球效率,提升女足赛事的观赏性?
老有李谢二将,小有门将张艳茹,值得一夸。不慌,敢做动作,拿得稳,还算灵活。我就不明白,韩文霞前两场比赛为何有那样糟糕的表现。真不应该。尽管我知道女足的生活比想象中得要艰难,但是这不能成为你发挥失常的理由。要么干,就要干得像那么回事;不想干,或者不行,那就知趣一点,别留在那个位子上,耽误别人的机会。
我对女足比赛质量的不满,无法冲垮我对中国女足的理解和爱。中国女足的比赛质量再怎么不达标,再怎么令人沮丧,她们也要比中国男足强。痛骂中国男足,如今已成浪费口水的奢侈。拿中国男足来同中国女足来比较,那是对中国女足的侮辱。我们永远支持在清贫中坚守的女足姑娘们,这其中包括全中国不同身份的女足队员。新一届中国女足也不容易,她们身上背负着前辈的光荣过去,老女足确有辉煌历史,但是在全球逐渐推广女足运动的情况下,中国女足后备力量不足的缺陷就很突出。全中国女足队员,能踢的,会踢的,基本上都进入了国家队。打不好比赛,只能说技艺不精。我相信,如果不是女足世界杯的名头,也不会有那么多球迷走进球场为中国女足加油,为主持公道的巴西女足叫好。以中国女足现有的水平,能够进入半决赛,已是谢天谢地了。凡是中国女足的赛事,我都极力追捧,这其中藏着一个很阴暗的心理状态,就是鄙视中国男足,强烈鄙视!(沙里鲸/方李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