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原创/文学游记情感女性心情漫画展社会百态文化草根艺术 |
分类: 感悟与随笔 |



【翔凤游记】 青海湖——那个美丽的地方
文/九天翔凤
2006年6月,我应朋友相邀去了一趟青海油田,他们是作油田服务的,而我是跟着体验生活的。因为长期一人坐一间办公室,不太和外界打交道,我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一个孤岛上,有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并欣然地答应前往了。
我们是早晨八点半从本市火炬路出发的,沿途穿镇过桥地一路飞跑,马不停蹄地奔波……我只能坐在车子里看看车外景致,其余也无话可说,因自己本身不太爱说话,加之没有这种经历,除了想看看,想听听,想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奢求。
天气很热,公路两旁的树木不停地从眼前划过,划过……坐在车子里有点透不过气,加之中间的位置被坐成一个窝了,坐在此位上非常难受,总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反正横竖都是不舒服。
还未到青海油田花土沟,首先要经过青海湖。我们到达青海湖的时候刚好是凌晨一点左右,隔着车窗,看到的只是一片泛白的影子,远远地,摸不着,看不到它的尽头。因为走得是青海湖北岸公路,这里的夜很宁静,只有我们乘坐的铁马在疯狂地奔驰…一条泛白的影子始终在公路的一侧,跟着公路延伸,这多多少少让我们这些夜晚坐在车子里的人感觉有点飘渺、神奇、飘渺……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我们睁开朦胧的眼睛,同行的小李说:想下车看看青海湖,于是我们就停车,三个年青人下车,并向公路一侧走去,想看看湖水是什么样子,可是除了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我们单薄的身体外,已找不到湖水的踪迹了。大家才清醒地明白了,经过夜晚的行驶,青海湖早已被我们甩到身后,无法再找到它踪迹了。于是,我们只好扫兴而归,坐上车子,继续赶路。
作完青海油田服务,我们从花土沟回来的时候,为了能在白天观赏到青海湖的景色,我们一致同意头一天晚上出发,走夜路。
恰逢路过青海湖的时候是第二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由于这次我们走得是青海湖的南岸,远远地就看见湖水像一条白色的银河挂在天边,看不到它的尽头,公路两边是茫茫的大草原,满山遍野的牛羊在在草地上啃着草儿,虽然那些草看起来只有一寸高,但是哺育出的牛羊看起来却是那么的肥胖呀!走一段路,是一群群羊;又走一段路,是一群群的牛;再走一段路,是一群群马。但却一直看不见放牧的人,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蒙古包在远处的草地上。这风景迥异的草原风光,却实令人叹服…
这里也是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早已没有了高原的感觉。阳光照在大地上,时不时还夹渣着星星点点的雨点,感觉特别舒服。我们沿着一处通往湖边的草地向湖的岸边慢慢驶去。快到湖水岸边,下车,步行向湖边走去。岸边一切都是一片自然的景象。许多天鹅在湖面上飞翔,鸣叫,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一切都保留着自然的本色,没有污染、没有践踏。周围是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小李欣喜地拿出水杯,打了一杯清澈的湖水,装到背包里,留作纪念。
经过这样一个近距离的探望,我们的心也如湖水一样清澈,明亮,安静……再也没有什么比这自然的风光让人陶醉了。我们在这里逗留了一会,说说笑笑地在湖边走走,感觉非常满足且欣喜。满载着我们的欣喜与狂热,我们兴奋地离开了青海湖——那个美丽的地方。
2011年12月6日草



高原明珠青海湖(中)——那金黄的油菜花海
文/小草含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59bc560100zau5.html


那一垄一垄蜿蜒起伏的油菜花一望无际,在高原湛蓝的天空映衬下,像大地铺满金黄金黄的地毯特别耀眼,灿灿烂烂,蓬蓬勃勃,那种强烈的色彩,那种扑面而来的恢宏气势,形成了一片夺目壮观的金色海洋,让人一下子惊呆了。我张口结舌,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高原的蓝天,白云,还有远处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加上展现在眼前金黄的油菜花,那种大美被彰显淋漓尽致。这单独看起来平凡得甚至有些朴实的小黄花,聚在一起竟显出如此大气磅礴,那种感觉,那种惬意,那种浪漫真是一种震撼。


高原凉风在低吟,蜂蝶热烈的欢唱,油菜花摇曳的歌声将我裹紧,似乎空气都散发着灵动的气息。绿茵茵的草滩,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高原那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伴着花香我陶醉于花海,我小心翼翼的俯瞰下来,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沁人心脾的小黄花。如果说江西婺源油菜花之美,是江南水乡之秀美,那是属于小家碧玉型的,那么青海湖油菜花之美,是高原花海之壮美,是属于大气磅礡型的一点也不为过。那草滩娇嫩的绿,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那鲜黄的颜色流淌着渗入绿色叶秆之间所有的空隙,铺陈出密不透气的遍野金黄,使得菜花黄得蓬勃,紧紧镶在绿色身边;而那湖水醉人的湛蓝迎着白云蓝天在翩翩起舞……,


哦!我带着一份挚爱的心情,享受无与伦比的美丽,我真的醉了!


在开满油菜花的草地边,那很随意的牧民,牵着自己心爱的牦牛,心爱的马匹,心爱的羊,或散步或骑马,或站或坐或卧,特别是那些像坐在自家炕头上的牧民,特 让我惊奇,那草地该是多凉多湿,他们还悠然自得的坐在草滩上,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出租自家的马、牦牛、羊,为客人拍照服务。最可爱的是藏族小姑娘,身穿鲜 艳的民族服装,等待着游人,并主动上前期待合影收一点小费,三元五元即可。我没有犹豫,拍不拍照都无所谓,付给小姑娘每人10元,就是爱看她们在金黄色油菜花地,那种无拘无束的自我,为花海带来生机,带来自然的美韵,为我的风景照片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2011年元旦,在林区吃黄金贴饼子迎新年【黄胜友摄影】
文/黄胜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f35ff0100o3we.html?tj=1
2011年新年之夜。我在黑龙江亚布力林业局吃了一顿黄金苞米面的贴饼子,用这种方式,走进了新年。很多年前,我生活这个美丽的林区,小时候的主食都是苞 米制作的。那个时候,几乎天天吃苞米面烹制的饭食,也都是这样制作的。但是,锅里面炖菜是没有肉的,家家都这样。那个时候,豆角比较多;冬天是酸菜,和土 豆。用猪大油,我们叫荤油。
2011年1月1日这顿贴饼子,锅里是牛肉和牛腩,还有萝卜和土豆。这是苞米面饼子熟透以后,揭开锅后的图片。看看这些苞米面饼子,真诱人,和黄金一样的色泽,食欲大增吧。
如今,这样的饭食是有钱人吃的,是健康食品。元旦那天晚上,亚布力林区所有的饭店全部爆满,虽然各个是小店。但是,各个单位都聚会迎接新年。【黄胜友摄影】
林区的住房外面是冰雪覆盖,但是不冷。这样的场景,估计要消失了。房子都被拆了,盖新楼了。【黄胜友摄影】

苞米饼子是死面的,这样的贴饼子才好吃。发面的苞米面可以做窝头和做发糕,好吃,不能做贴饼子。沾不上锅。小时候,我们把这个叫大饼子。大饼子贴近锅的那面的糊嘎嘎,香酥可口,打人小孩子都喜欢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