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可以滥竽充数的冒充一下霍煤的职工去听文秀老师讲课了,这可是好几天就在争取的机会,现在终于坐到了教室里,怎么能不高兴呢。
文秀老师开始天马行空的讲解新闻的写作,我拿着笔做记录,唯恐落下,很仔细的听着记着,偷眼看看旁边的人唯恐怕被人认出我的身份来,还好没人注意我这个陌生人,这一眼飘过去才知道好多人在摆弄手机,心不在焉的听课,我可没时间管这些,努力听课才是真的。
文秀老师说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发现新闻:新闻需要素材,其实新闻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说几点:
1、在会议中找新闻,不是发布这次会议的消息,而是跳出会议找新闻,新颖吧!反正我是觉得新颖。他说,跳出会议的消息,放大新闻,挑选公众最想知道的信息,跳出会议程序,把脉公众最想知道的消息。公众包括百姓、职工、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例如《市场赋》的作者就能洞察时代脉搏,写出好的文章来。
我听得正入神之际,一阵不和谐的手机声想起来,接着低低的通话声传来,真扫兴,怎么这样没礼貌,我狠狠瞪了那个人一眼。可是文秀老师并未理睬这段插曲,仍旧神采飞扬的继续讲着。
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冲洗掉了昔日的浮躁,冷冷的风冻透心骨,不自觉打了几个寒战。顶着冰凉的雨滴走在中午的马路上,回味着文秀老师讲课的内容,心中一片澄清。
再次走进培训处的教室,已经没有了早晨的拘谨,找到座位坐下,看看表上课时间,就信手翻着那几本培训资料,有很多感慨涌现出来。教室里嘈杂的说话声震荡耳骨,却不能不忍受,在这里我是客家,不是主人,不敢振臂高呼,唯恐被发现身份,所以一直在对自己说低调一定要低调。
坐在四周的都是陌生的面孔,我也不敢随便搭讪。这时候,从身后传来说话声,“这个老头真能忽悠!”我回头看看他们说,告诉你们这个老头的新闻获得过全国新闻一等奖,两个年轻人一听,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
文秀老师来了,下午的课开始了。下午讲《怎么样做新闻标题》,一板一眼的讲述,细细的解释,仿佛这里的课堂就是学生时代的课堂,很久没写这么多字了,做笔记把手和胳膊累得酸酸的,那也值,这是知识,获取知识如果只需要这样的付出,那也太容易了。
“现在我讲写稿人的是大境界”文秀老师继续说:“这第一境界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境界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三山重水复疑无路、、、、、、”
一天的培训结束了,人们从教室走出来,互相说着些与写作相关或者不相关的话,融入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见了。回头见文秀老师站在门前似乎是在等待车来接他,又似乎不是。
突然想起,那两个人说的“这个老头真能忽悠”的话来,不禁感到好笑,啥是忽悠,文秀老师说的话要是算忽悠,那这个世界也太美好了,每天都有人来这样忽悠一二,那这里的每个人就都会下笔若有神了。可是谁能有这么多功夫来这里忽悠这些呢,我想应该没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坐在文秀老师那里,面对下面交头接耳,迟到早退的人,还会有激情的去讲课吗?可是文秀老师却仍旧滔滔不绝的讲着,因为他知道最起码还有像我这样的为数不少的人在听在学。
其实很希望,这样的忽悠再多几次,那我得到的只是会更多,学到的技巧也会更多。愿这样的忽悠,如外面淅淅沥沥的雨,绵延不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