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散记
标签:
康百万庄园自驾游游记旅游五一 |
分类: 我的日子 |
微风怡人的五、一日,我从郑州惠济站进入连霍高速,一路行驶下去,至巩义西下站,来到了伊洛河畔;又行不远,穿越漫漫历史风尘的康百万庄园出现在了眼前。
远远望去,开阔的平场后,靠山一排排青砖瓦舍,瓦舍高低错落有致,在没有阳光的春日里,沉默、静穆。
庄园无语,我也无语,喧嚣的只是周围的游人。
走过平场,穿越三十多米斜坡而上的门洞,就是寨上住宅区。随着我前进的步伐,康百万庄园如一位沧桑的老人,慢慢地诉说起那些远逝的历史。
康家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迁移至巩义桥西村,自明代始,康家第6代康绍敬就初涉仕途,并以置办土地和店铺起家。到了明朝中期,康家已拥有大量土地和店铺,成了一方富豪,桥西村也由此改称康店村。
康家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康家历史上曾有400余位博取功名的子孙,前后富裕了12代,兴旺达400余年。
“康百万”的称谓由来于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被迫外逃,1901年,慈禧一行逃至巩义市时,已近山穷水尽。康家掌柜康应奎向慈禧太后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百万富翁呢,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传开了。
14代康应魁是康家的代表人物,清初,康应魁利用清廷镇压农民起义之机,官商联盟,发尽横财,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牌。在当时,“河南康百万”曾被印上年画,与沈万三,阮子兰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活财神。
也就是在那时,康应魁大兴土木,开山扩宅,兴建康百万庄园。庄园依崖筑窑洞,临街建楼房,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整座建筑既具有北土的浑厚持重,又具有南国的精巧雅致,堪称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庄园里踱步,但见庄园象一个回环的迷宫,一座座院落巧妙连接组合。房屋的建筑很有特色,房顶构件,檐下雕饰,窗柃,都极具中国民俗建筑风格,每一幢房屋都象一个艺术品。
据统计,庄园内有9大建筑群,310个生活区,31处院子和73个窑洞,祖先灵堂,储藏室,工作间,下人住所,客人住所……分配精细,应有尽有,总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
一间间房屋看下去,老人住宅、儿童住宅、闺房、教室……
那些教室,做工讲究的长桌子,木制的长条凳,甚至私塾老师的讲桌,都完好如初,想来这里定发生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三上成文”的鞭策室还在,康家教育子女要惜时勤读,把马上、枕上、厕上的闲暇时间都利用上。
闺房里,粉红的幔帐飘飘,圆几上盆栽的牡丹正艳,绣了一半的花鸟还在,而女主人呢?现在何方?而曾经,她又在这里做过多少春闺里欲说还羞的闺梦?
老人住宅,在院落的高处,宽大的楠木顶子床,雕着精致的花鸟,曾经的老人,是不是也常常在这里回顾自己辉煌富贵的一生?
南大院,讲究的会客室两边挂着高高的楹联,接待室、宴会室、候等室……一应俱全,幛显着主人的学识、身份与威望。
南北两大院中间,有一片空旷的广场。站在广场上,背依邙山,面临洛水,颇有居高临下之势。曾经的广场上,曾有过多少人来来往往?曾经的广场上,曾有过多少庆典时的繁华?曾经的康应魁以及曾经的各代掌柜,站在这里,又曾有过几多的春风得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洪流,有谁可以主宰?民国二十三年,康家的第十八代传人康子昭,在无可奈何的悲叹中,孤独的站在城垛后,用枪管完结了自己的一生,随他一同完结的还有康家,这个辉煌过400年风风雨雨的封建官僚家族。
眼前,除了高高低低的房屋建筑,一切都远去了,一切都成为了历史长河里一段永久的过往。
两个多小时过去,庄园走完了,我离开了康百万庄园。站在路边,回首望一眼,蓝天下,微风里,康百万庄园仿若依旧在静穆,又仿若轻轻在诉说:有过那样一些人,曾经在这里有过那样的生活……
远观康百万庄园
每一扇窗棂都是一个艺术品
牌坊


相机快没电了,没照太多照片,要走了,我与儿子在这里留个影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