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高昂财富传承代价醒示中国“土豪”什么?

标签:
接班三星土豪it财经 |
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17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Jcan
比尔·邦纳(Bill
如今,这一问题将现实地摆到三星集团继承者的面前——三星继承人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遗产税账单,但除了照单支付外,他们似乎没有其它选择。
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为课税对象课征的一种税,属于财产税的一种。遗产税最早起源于欧洲。近代的遗产税始于1598年的荷兰,此后,英国(1694年)、法国(1703年)、意大利(1862年)、日本(1905年)、德国(1906年)、美国(1916年)相继开征了遗产税。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遗产税。
世界各国的遗产税制有三种模式: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总遗产税制是被继承人死亡时对其遗留的所有的遗产总额课征遗产税,其税赋大小一般不考虑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各继承人纳税能力的差异,纳税义务人是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英国、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采用此种税制模式。
分遗产税制是以各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及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关系的亲疏,分别课以差别税率的遗产税制度,日本、韩国、法国等采用这种税制模式。混合遗产税制,是指先就被继承人的遗产课征遗产税后,再就每个继承人之继承额课征继承税,二者合并共同课征的遗产税制度,如伊朗就实行这类税制模式。
韩国于1950年开征了遗产税和赠与税,但在1952年废止了赠与税,将其归入遗产税法。韩国选择分遗产税制,主要是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考虑,旨在缓解财富分配不公,鼓励财产在个人之间的分散。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遗产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即按遗产或继承、受遗赠财产的多少,划分若干等级,设置由低到高的累进税率。只有新西兰、英国、南非等少数国家的遗产税实行比例税率。
韩国遗产税税率采取超额累进形式,边际税率分5级,税率10%-50%。遗产税成为韩国富人一个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主导该国经济、被称为财阀的企业集团负责人们。该国现代汽车集团和斗山集团也面临代价高昂的继承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按韩国遗产税50%的最高税率计算,李健熙现年45岁的独子、三星集团可能的继承人李在镕及其两个妹妹可能需要缴纳的遗产税高达6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今年全年征收的遗产及赠与税有望达到160亿美元——就这样的规模,还一直让美国政治家争论不休,许多富有的美国人也在竭尽全力减少纳税。但如果李健熙家族试图缴纳更少的遗产税,则可能会削弱其对三星的控制权——目前,该家族通过环环相扣、复杂的所有权结构运行这一企业帝国,同时还面临受到公众谴责的风险。
在韩国,把财产转让给子女时缴纳遗产税当时已经是公民义务,“如果金容俊没有缴税,显然是违规的财产继承行为。”2013年1月29日,韩国总理候选人容俊因受到逃避遗产税指责,宣布放弃候选人资格。
2008年4月22日,李健熙因涉嫌逃税和背信受到检方指控而宣布辞职。韩国特检组证实,1999年以后三星集团11名前任和现任高官持有的16.2%的三星生命股份实际上为李健熙所有。股份共计328.48万股,价值2.17万亿韩元。调查人员怀疑,李健熙通过非法匿名持股,以避交从父亲李秉哲处继承遗产的遗产税,并以同样方法转移股份给儿子李在容时避税。
相信李在镕不会重犯父亲的错误!
据报道,李健熙的资产主要是三星电子和三星人寿的股份,这些股份的市值高达13万亿韩元(约合1,270亿美元)。按这些公司目前的股价,继承这些股份需要支付的税金最高达6万亿韩元,这取决于采用何种遗产税税率。分析人士表示,李健熙持有的股份对于维持其对三星集团各子公司的管理权来说非常关键,因此李健熙的家人会保住这些股份,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韩国Jipyong律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古相洙(Ku
意识到不久以后可能会发生资产继承,业务庞大的三星集团似乎加快了重组的步伐。在2012年,三星集团的营收占到韩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以上。
三星爱宝乐园公司(Samsung
最后不妨听听盖茨和巴菲特两位财富巨人对遗产的看法——
2006年,“股神”沃伦·巴菲特捐出了史上最大一笔善款——375亿美元。“我经常说我的子女们不会得到我的巨额遗产,更多地关注你的孩子,花更多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这才是对孩子的爱,爱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伟大的财富。”巴菲特说。巴菲特建议,年所得介于100万到1,000万美元的富豪,应将其遗产税最低税率订在30%,超过1,000万美元者拉高到35%。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夫妇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2007年至今,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向慈善事业捐款280亿美元,占盖茨590亿美元净资产的48%,较美国政府对外国援助预算多20亿美元。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进入接班高峰期,这些拥有巨额资产的民企老板们,心中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