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跑路财富创新道德人才生活智慧生命意识财经 |
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行长“跑路”:莫让银行沦为私人掘富平台
——企业家跑路,中国社会的恨(13)

老板“跑路”,行长也跟着“跑路”。
2011年12月28日,农业银行江阴要塞支行行长孙锋与其妻夏亚琴、父母、两个子女举家“出游”泰国。尔后,便毫无征兆地“失踪”了。(3月24日凤凰网)经查,孙某以个人名义先后骗取多名亲友借款1亿余元。2012年1月7日,检察机关对孙某批捕。3月25日,公安部对其发出红色通缉令。
2011年10月23日,建设银行丹阳市丹金分理处行长“卷款数千万逃跑了!”该行长一般在其客户贷款下来之前,主动帮企业垫资还上一笔贷款,从中获取利差收入。“他有资源,企业和个人谁钱比较富余,他最了解。然后就从这些人那里用比银行存款高的利息融进来,然后再高息垫资给资金短缺的企业做过桥,一转手就是利润”。“据我了解,包括报案企业在内,他的借债至少超过3000万元。此次逃跑,可能就是其他高息贷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引起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浙商银行南京秦淮支行原客户经理蔡磊因涉民间借贷跑路……
银行行长“跑路”不同于民营老板“跑路”。如果说,民营老板“跑路”,那是他个人违法、失信。银行行长“跑路”可不一样,失信的“大头”很可能是银行……何以如此?
少数中小银行沦为高利贷的平台。一名长期从事金融监管的权威人士表示,一些小银行受暴利驱使,已和担保机构“合作”密切,沦为完全的高利贷平台。蔡磊是一名隐匿于银行体系内的高利贷操盘手,初步调查显示,其涉及金额达到了以亿计的规模。为了织就这张地下资金网络,蔡磊游走银行体系和灰色金融之间,这引发了业内对于金融机构内部风控的反思。(《第一财经日报》)
极个别行长成为民间高利贷的“掮客”。“赚了钱他们拿提成,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银行的高管,经常与自己颇为要好的“大客户”进行私下交易:“大客户”出钱,银行高管找路子放短期高利贷,利润丰厚、十分诱人。他们获利后私下按比例分成。那些所谓的“大客户”,很多是国企或者民营的财务高管。一旦资金链断了,那大客户的大笔资金就会泡汤,就会“肉包子打狗”。受到伤害的是那些无辜的企业……
可以这么说,一些企业老板跑路,一些银行行长是“功不可没”的,他们充当的不是“掮客”,就是“推手”。众多的社会大众资源操纵于极少数权力者手中,极易沦为其攫取个人财富的平台或机器,这是中国金融业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