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光裕中国首富精神智慧品牌人才创新生活企业家财经 |
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国美之战,谁是真正的幕后操控者手?国美之战,利益方的终极目标何在?面对今天的国美,普通股民的利益谁来维护?杜鹃领衔的新一轮国美之战,能否成功驱逐陈晓?苏宁会成为国际资本眼中的下一个国美么?国美各方力量正在重新布局,谁会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国美之战:公司股东博弈的中国启示》
11月10日,国美争斗双方签署了第一份具备法律效应的文件。
《黄光裕真相》的作者、财经作家尹锋认为,从理论上说,大股东的两张牌“提议开股东大会”和“解除非上市业务托管”依然还在手中,但从谅解备忘录看,双方并没附加什么条件,国美矛盾有望从此平息。
华略咨询首席顾问蒋小华认为,有效地解决冲突,就必须是基于利益而非基于立场进行谈判。基于立场是评判对与错,基于利益是考虑得与失,即竞赛还是共赢的问题。如果要竞赛,即导致冲突的升级,你不好、我也不好、大家都不好。基于利益会迫使人们走向双赢的策略,即我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需拿出诚意,用同理心,并妥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冷静公正、不偏不倚,晓以大义,交换双方的立场,创造轻松的气氛,给双方有台阶可下。
《经济观察报》在《国美言和,故事远未结束》中指出:黄陈之争还远未结束,对于黄家而言,只是获得了进入董事会的资格;对于陈晓方面而言,非上市门店资产的整合也将是未来谈判中,双方继续扯皮的核心问题。
该报的分析是: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信息透露出来。但从公告的内容看,对于从9.28之后就开始谈判的双方,这是一个双方都有所妥协的协议。实际上,双方谈判核心内容主要就是3条:一,关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二,重组董事会,大股东要求有合理的席位,三,实现上市业务与非上市业务的统一经营。
围绕上述三点,双方又都有着自己的底线和附加条件。黄光裕方面坚持的是,陈晓离职,黄燕虹和邹晓春进入董事会,确保大股东在董事会的话语权。陈晓及贝恩方面则坚持保持现任管理层的稳定为前提。
从目前的协议看,黄家的部分要求得到了满足,黄燕虹和邹晓春进入董事会,使得大股东的权利在董事会有一定保障。但在未来13人的董事会中,黄家的发言权还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未来,黄家在六个执行董事中仅占两席(包括之前就在的伍建华)、四个非执行董事中仅占一席。这距离黄家控制董事会,要求陈晓离职的目标相距甚远。
另一个观点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门店分拆后,无论是银行授信还是未来区域的发展都会受到很大限制。对于战略投资者贝恩,以及众多小股东来说,门店分拆将使得国美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被看空。对于黄家来说,无论是作为非上市门店的资产所有者还是大股东地位,门店分拆对于他在利益上都是一个损失。至少从目前看,双方都已经意识到,一直拿门店分拆来说事,实际上对双方都是不明智的。在国美上市公司方面,投资者对于门店分拆肯定十分敏感。下一步我们要关注的是,大股东在与管理层关于上市业务与非上市业务如何整合的故事。首先,黄家方面肯定还会利用整合的机会要求更多对于国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其次国美方面如何整合非上市门店,是继续托管,还是将非上市门店注入进上市公司。
黄光裕家族放弃“陈晓必须离开”立场,是促进双方和解的关键。此前,大股东强调会“不计一切代价”达到目的。如今,大股东新闻发言人贾鹏云表示,目前双方就增加股东名额一事达成了一致,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目前不会再要求陈晓离开。
但双方的谈判还会继续。
曾经撕破脸皮的争斗,需要一个时间的愈合。双方都会借此机会重新思考未来的对策与集聚可能集聚的力量,更为重要的还是利益的平衡,但双方的本质矛盾并未化解。
如此来看,评价国美争斗就此终结还为时尚早,国美走势还有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