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传福(13):电动车,只是金字招牌?

标签:
王传福首富电动车技术创新人生it |
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2009年11月8日,出席盐城丹顶鹤湿地文化国际旅游节,见到了盐城中大集团生产的“中大青山”电动客车,据介绍此车一次充电可行驶500公里。
但这或许又是一个梦。此刻不由想起王传福。
电动车的招牌,使他受到了巴菲特的青睐,财富迅速窜升至350亿,成为胡润、福布斯双料首富。从进入汽车行业就打出电动车概念的比亚迪,人们对其期望甚高:在传统汽油车领域已经受制于人的中国汽车行业,无不希望能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但进程并非想像的那么容易,比亚迪迟迟没有开启商业化的大门,使其电动车战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随着F3DM推广中的尴尬处境,王传福的声音越来越少,围绕电动车发展的诸多疑问需要比亚迪的这位掌舵人亲自解答。
扛着电动车的金字招牌,王传福却似乎在传统汽油车领域全力拼杀、一路高歌,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意外。对王传福来说,电动车是梦想,而传统汽油车则是现实。比亚迪除了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F3DM之外,在电动车领域至今没有建树。反而是在传统汽油车领域,却是以黑马的姿态高歌猛进,根据其今年的中报,现在汽车业务营业额占比亚迪股份的55%,成为第一大业务。
进入2009年,比亚迪传统汽车紧锣密鼓推出,电动车却几乎裹足不前。在比亚迪今年40万辆目标中,F3要销售18万辆,F6为5万辆,F0为9万辆,F3R为2万辆,今年计划上市的5款新车承担6万辆……几乎没有新能源汽车的事。这一切与一两年前,比亚迪高唱2009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量产的目标相去甚远。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外界对比亚迪的电动车战略越来越质疑。“在品牌营销上着重于电动车概念,而在实际动作中则持续加强汽油车型的开发。”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对比亚迪的这种反常作出了上述评价。
王传福对CBN记者表示,比亚迪注重传统汽车制造的意图是积累汽车整车研发、制造的能力,提高汽车产品的品质,为制造新能源车打造基础的制造能力。他表示,比亚迪实现电动车的商业化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电动系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涉及动力电池的研发与制造、电动系统的研发与制造等;一方面是汽车整车研发与制造能力,涉及整车的研发与生产,汽车检测等。
王传福的另一举措,也加剧了对电动车金字招牌的质疑。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2亿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公司,彼时距离巴菲特入股刚过去一周。王传福此举,“是想做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要由驱动芯片与电源管理器件组成)的研发和生产,他想要控制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但据报道,宁波中纬完全是宁波市政府一次失败的项目,投资了约30亿,最终成了一个烂摊子。中纬于2004年5月第一片芯片出货后,花了两年时间才达到1万片/月的产量,该公司董事长冯明宪曾表示,一厂有望达到4万片/月,但直到破产时一直未达到。这个被称为“浙江省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IT龙头项目”,所用的设备却是台积电早已淘汰的6英寸生产线。
“最后发现原来是个窟窿,每个月要烧5000万,按照芯片行业的培育成长规律,比亚迪在该项目上要实现标准产出,要烧三年之久,烧不起。”“改造成本巨大。”上海一汽车行业分析师如此评价。“比亚迪光是在此一环节上就要投入二三十亿的资金。”这对王传福绝对是个考验。
做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王传福的梦想,更是比亚迪面临的现实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并没有比亚迪想象的那么低,比亚迪首先要面对的,是否能够将其手机电池制造的低成本能力平移到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上来?
我们不希望电动车对王传福不说,只是一个招牌。如此,首富就会把国人的心伤害得太重、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