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寒潮中自杀的亿万富豪们(4)
(2009-02-19 17:45:12)
标签:
金融危机企业家财经 |
分类: 财经述评 |
80年前,当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华尔街时,财富迅速从富人口袋里溜走,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就在一瞬间。1929年10月24日,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0%,股灾迫使当时纽约国家城市银行(花旗银行前身)总裁查尔斯·米歇尔从曼哈顿的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小时内,与他一道寻短见的还有另外10个投机者。
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自杀成了富豪们获得解脱的最快方式。80年过去,适逢又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家自杀的消息再次频频传出。美国历史学家狄克逊·韦克特曾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写道:“自杀主要集中在经济天平上的两个极端(尤其是地位较高的那一端),社会地位从高到低所导致的自杀,常常更甚于穷困本身。”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我们醒着。看看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频繁的自杀事件,让我们不可低估与金融风暴同样猛烈的企业家心理风暴,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的惨状又逐渐回到人们身边。
郑亚津:无药救自己
2008年8月12日,浙江一新制药公司董事长郑亚津在办公室上吊身亡。
建于1989年的浙江一新制药位于金华兰溪,主要生产和销售口服液、胶囊剂等中西药制剂,原料药,植物提取物,保健品。至今有多个国家级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多个中国中药名牌产品,曾位列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公司占地面积180余万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
“一新制药连续多年入列兰溪‘十大纳税企业’,可以说是兰溪的明星企业。”兰溪市一官员介绍,制药业是兰溪的支柱产业,一新制药与康恩贝、天一堂被喻为当地制药业的“三驾马车”。郑亚津也被选为金华市人大代表,曾获评“浙江省十佳青年企业家”。
一新制药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公司效益最好时是上世纪90年代,“一新小儿喜食糖浆”广告家喻户晓。2000年以后,公司多元化经营,涉及房地产、投资公司等多领域,大量资金分流后,制药主业科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公司效益一直走下坡路,逐渐被挤出了当地纳税前十名。
2008年该公司生存愈加困难,部分制药生产线已处停工状态,其他产业名存实亡。该公司是股份制企业,兰溪市政府发现情况后,一个多月前就派工作组进驻该企业。同时工作组还与企业协商确定,在8月13日召开公司全体职工大会,讨论发展、重组等事项。
包存林:魂断不锈钢
“兴利来公司的包存林自杀了!”2008年11月10日,在兴化乃至泰州的街头巷尾,很多人都谈论着这样一条消息。可以这么说,泰州人或者所有到过泰州的外乡人,都知道当地兴化戴南是全国著名的不锈钢城,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而知道不锈钢城的人就应该知道包存林。
这是因为包存林经营江苏兴利来特钢有限公司,几年前就以产值6亿-8亿元、利税1个多亿的实力,成为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从网站看,江苏兴利来特钢有限公司是江苏最大的不锈钢卷和不锈钢管生产企业。1999年12月第一期投资8千万元,成立江苏兴化长利不锈钢特钢有限公司,占地16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2005年完成产值4亿元。2005年2月第二期投资2.5亿元,占地508亩,已完工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年内二期投产后, 年产不锈钢带30万吨、不锈钢管3万吨,年产值可达80亿元。
据知情者透露,造成不锈钢行业巨头包存林自杀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无休止的扩张,铺的摊子太大;二是随着金融风暴的不期而遇,资金链条意外断裂,最终导致其无法还贷。
据介绍,为融资包存林先后向各大银行借贷数亿元,还贷成了其沉重的包袱,特别在今年不锈钢行情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包存林去年在高价位时曾购买了大量的不锈钢主材料之一镍板,在今年不锈钢成品销售价格低、销售量小的情况下,势必亏损严重,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据称,之前包存林曾申请破产。
但也有人认为,包存林还不一定是资不抵债,是他自己心理压力太大,接受不了一些事实,过不了一些坎。
“企业家自杀目前还停留在个案阶段,这一现象背后是成千上万企业家正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并且带领企业逆势而上。而后者可能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意义。”陈春花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