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初识“欧洲营销之父”

标签:
品牌智慧价值创新财经 |
分类: 品牌7日谈 |
尽管之前就曾知道多米尼克·夏代尔,这位欧洲营销之父,但不曾见过面。
1月7日晚,在虹桥宾馆2楼茉莉厅,我见到了多米尼克·夏代尔(Dominique Xardel)教授。陪同我的则是世界华人华侨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梁海洋博士。
多米尼克·夏代尔是应陈放教授的邀请,作为演讲者出席国际品牌节大会的。这次与夏代尔教授见面,还碰到了一些知名人士,像范光陵先生、陈放教授、周思敏女士、金鸿运会长等。
夏代尔教授是法国巴黎(ESSEC)商学院前院长、世界权威的管理、品牌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学者和专家,被誉为“欧洲品牌之父”。他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MBA学位,在巴黎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战略营销领域工作了25年,曾荣获国际营销协会的各种奖项,并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组织过几十场专题讨论会,在欧关地区出版有二十多部学术专著,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广为流传。
他曾任马赛EIA集团总干事,洛桑大学和法国南特大学教授,世界500强的许多老总都师出他名下,学生遍布全世界,并且为很多著名企业贡献过他的策略与智慧。他还是国际管理研究院的创办者。
夏代尔先生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他是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EMBA项目的讲座教授,包括《直销革命》(Direct Selling Revolution)在内的三部著作的中文版已于199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这位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大师,高高瘦瘦,满头白发,年愈古稀、笑称自己已“不再年轻”的夏代尔先生,精神依旧矍铄,“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累。”与夏代尔先生握手、合影、交谈,老先生时常会流露出带着法国绅士的幽默,让人感到温暖。在这个一个寒冷的冬天,这一个寒冷的世界,尤其如此。
多米尼克·夏代尔先生第一次来中国是1982年,他有五个孩子,其中四个他都要求他们到中国生活一到三个月,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中国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来做事。在多米尼克·夏代尔眼中,中国人特别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他还认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爱争论,中国人比较平和,这和中国的文化渊源有关系。中国人还特别刻苦,会充分利用在外留学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且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专业。中国人还特别热情,比法国人招待外国人要热情多了。
多米尼克·夏代尔教授是如何当上“欧洲营销之父”的呢?据多米尼克·夏代尔介绍,他在18岁时开始就开始进入营销领域,而营销理念的出现不过几十年而已。1957年,他从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的相关学位,第一个把直销理念带到法国的人,并出版了法国第一本关于直销的书。正因为这一原因,他被称为“欧洲营销之父”。他还幽默地说,我年纪这么都这么大了,现在叫我“欧洲营销的祖父”才更合适!另一个原因,美国的营销之父是菲利浦·科特勒,他们之间非常熟悉,又恰好是同年出生,并称“美国营销之父”、“欧洲营销之父”。第三个原因是他写了很多营销方面的书,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营销,迄今已有26本。
在他的眼中,网络直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他介绍说,直销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是法国和德国的出版商最早提出了直接营销的概念,比美国要早几年。有个例子可以证明,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欧洲有部大百科全书就是通过直销的手段来发行的。美国直到20世纪初才提出了直销理念。但是直接营销在美国的发展要比欧洲快得多好得多。因为欧洲国家都比较小,店面分布比较密集。而美国是大国,幅员辽阔,店面不集中。在美国采用直销的方式更符合实际些,所以直销在美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1910-1920期间发展尤其神速。
多米尼克·夏代尔认为,直销有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之分。一个是直接的营销,一个是直接的销售。戴尔采用的是前者,它没有店面、没有销售人员,它利用英特网和货物清单的方式进行直接的营销。而像安利、雅芳、玫琳凯等公司则采用的是多层、多种的直接销售。虽然没有店面,但它有很多的销售人员。这两种直销是不同的,完全不同。
全球直接营销联盟总部在纽约,而全球直接销售联盟总部在华盛顿。两者虽然不同,但在欧洲,在美国,一个公司可以同时既采用直接营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不管哪种模式,它们都是一种市场销售手段和技术,都可以采用。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新的营销模式出现。
安利有50年的历史,雅芳有150年的历史,这些企业存在了很久,他们的历史还会延续很多年,并造成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并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成长、变化。直销的出现,不是一种颠覆。它只是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