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财经述评 |
众所周知,李嘉诚先生是香港传奇,商海典范,社会偶像。他有两大事业:一个是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商业王国,另一个是以“李嘉诚基金会”为旗舰的慈善公益事业,对香港、内地及全球的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作出了系统的资助,全球受资助的机构和人士均视他为回馈社会、关爱弱势社群的楷模。
李嘉诚甚至将基金会称为“第三个儿子”。中国社会,父亲历来疼爱自己最小的儿子,他曾表示:“如果能够在支持医疗、在教育方面帮助很多的话,你叫我给他叩头都可以。”由此可见,李嘉诚基金会这个“三儿子”在李嘉诚眼中的份量有多重。因为,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皆是财富的创造者,惟有“三儿子”是财富的传承者。李嘉诚表示:“若将来退休亦会全心全意做旗下基金会的工作,希望将基金会做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在论语里教勉学生的说话,李嘉诚以此为座右铭。李嘉诚强调,“基金会是100%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是一直不喜欢将基金会用慈善两个字。”李还指,基金会也定明无论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基金会是百分百做捐献的。
李嘉诚先生表示:“对我来说最大的幸运是能顿识内心的富贵才是真的富贵,它促使我作为一个人、一个企业家,尽一切所能将上天交付给我的经验、智慧和财富服务社会。”因此他强调“富贵”这两个字必须分开而看,“富”者不一定“贵”,真正值得珍贵的,还在于你为社会做了甚么,在于所做之事能否令世人得益:“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因此,他眼中真正的“富贵”,是必须懂得用金钱去回馈社会,如不能做到这样,即使拥有了金钱,也只不过是“富而不贵”。
大陆的富豪却是该学学李嘉诚了。先前,有些媒体曾鼓噪炫耀性消费,给富豪的感觉是,自己的钱自己不花掉,就是傻冒一个。于是,一顿饭吃掉几十万元,也许有些富豪并不心疼。你若让他捐出一百元钱,他都可能难受半天。为什么?对这些不喜欢和慈善事业打交道的富豪看来,把自己赚来的钱帮助别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自己的钱自己享受;享受不完,留给子孙,供他们继续享受,应该是大陆绝大多数富豪的理财逻辑。
富豪没有必然行善的义务,谁也不能强迫富豪去参与慈善事业。但是,一个富豪上乘的财富观,当以资助社会为乐趣。毕竟,除了衣食住行之外,钱财再多,堆积着不用,它也只能是个符号而已。只有将这个“符号”转化为行动,才是最有意义的。与此同时,也是对财富最大程度的利用。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的精彩就更为短暂了,“精彩的都是那样的短暂”,“精华的又都是那样的浓缩”,“美好的往往都是瞬间”,我们时常会有如此的感觉。要让你的精彩永恒,就得像李嘉诚先生那样, 多做善事,讲究“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将赚来的钱用在适当的地方,在弘扬中华民族济贫恤孤的传统美德同时,真正的诠释“富贵”二字呢。
我们每个人都得在心灵丈量,从富到贵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