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没有一种偶像崇拜比崇拜财富更坏的了。”
1866年12月底的一天,卡内基曾写下这样一段备忘录:"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没有一种偶像崇拜比崇拜财富更坏的了."可是后来的他却一直沉浸在商海之中.这个东西早已抛掷脑后了。
可是就在20年后,发生了许多不幸的事情,这使得卡内基的人生也开始有了巨大的改变.1886年10月,从小跟卡内基一起长大,一起奋斗的弟弟汤姆去世了,紧接着,母亲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也随后离开了人间.从小十分孝顺的卡内基简直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他连续6个星期持续高烧,在世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了他,他第一次感觉那样孤单,于是,1887年,年过半百还未结婚的卡内基和订婚多年的未婚妻走进了教堂.可是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1889年,卡内基的得力助手琼斯厂长因为高炉爆炸而死,这又是一个沉重打击.虽然,在此之前,卡内基信奉的是东方传统,研究孔子著作和佛经,但却从未付诸行动.这一次,他开始真正的面对残酷的事实,有所清醒了。
接连几天,他都在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从一个小信差,一个贫穷移民的后代,到今天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我手里拿这么多的财富,到底有什么用,小时候的梦想都得到了,可为什么心里却高兴不起来,现在亲人一个个离去,曾经离弃过的朋友也不会再回来了,我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富人若不能运用他聚敛财富的才能,在生前将其财富捐献出来为社会谋取福利,那么死了也是不光彩的。”
1990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78“不要以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不能抵制任何的诱惑,以至于陷入堕落的境地.要知道,享乐惯了的孩子,决不是那些出身贫贱的孩子的对手。一些穷苦的孩子,甚至穷苦得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的孩子,成人之后却成就了大事业。”“一个年轻人所能继承到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生于贫贱之家。”
直到1919年8月11日卡内基去世的近20年间,卡内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当年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内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夫妇由于10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惫,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亿5千万美元设立了"卡内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
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卡内基曾如此说道。
79“社会公益是企业最崇高的美德,也是我的信念和经营理想。”
这是韩国三星会长李健熙所言。三星认为,上世纪80年代企业讲求的是销售额,90年代是利润额,21世纪则是公益和可持续发展。至于回报,“这种回报来自企业内部,当发现只有在大公司才可以实现纯公益梦想时,自豪感就会被唤醒。”在三星,社会公益团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已经“和营销部门平起平坐了”。据透露,2006年预算为5000亿韩元(约5亿美元)。
80“我做慈善能达到行善的效果和目的就开心了,不希求回报,也不计较慈善排名是第一还是第二。我们现在做第一名,带个头,但将来我只想做第九名,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比我做得好、做得多,他们来做第一,那我就高兴了。”
11月20日,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首场活动“南方之夜”上,今年已84岁高龄的余彭年名列南方地区8位年度人物榜首。“将来我只想做第九名慈善家。”这是余彭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所言。在2006年胡润慈善榜上,余彭年以20亿元的捐赠压倒其他富豪,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余彭年祖籍湖南,原名叫彭立珊。余彭年1928年出生于湖南涟源市蓝田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余彭年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余彭年离开老家杨家滩,孤身一人闯荡上海十里洋场。在上海滩,余彭年做过脚力,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尔后,辗转于香港、台湾地区。
1967年是余彭年事业的一个转折点。是年,香港影星李小龙去世,留下一套1000平方米带游泳池的豪宅。香港人迷信,说名气太大的人住过的房子不能住,所以没人敢买。余彭年却不信邪,当机立断,从银行贷款70万元,自己掏30万元,买下了这套房子。再花5万元对房子进行了简单装修,然后租给外国人住。仅仅8年,靠租金就还清了银行贷款。到1996年,这套房子价值达到7000万元。此后,在房地产市场的屡屡成功运作,使余彭年财富迅速积累,终成亿万富翁。
从1980年代开始,余彭年热心于推动内地的慈善事业,参与各式各样的捐赠。2003年11月,余彭年启动“彭年光明行动”,专门帮助白内障患者,为其提供免费治疗。2004年,余彭年辞去深圳彭年酒店董事长职务,成为专职慈善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