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财经述评 |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以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人民日报》在透析世界经济失衡现象时指出: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二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经常项目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从微观方面看,经常项目差额主要表现为贸易差额;从宏观方面看,经常项目差额等于储蓄与投资的缺口。
备受人们关注的是,目前的世界经济失衡是否是一种动态均衡?世界经济在这种失衡状态中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使世界各国对其比较优势进行了重组,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向国际市场提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但这两个周期通常是不同步的,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开发需要一个过程,表现为技术创新周期。这样,各国比较优势的显现,包括新的出口和就业机会的出现就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当我们在欢呼全球化进程加快时,也应当看到世界失衡现象的加剧,这个失衡的世界将给我们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东西,有机遇,也有挑战,而且更大的是挑战。
国家近期出台一系列的控制“经济过热”的措施,就是对世界经济失衡的一种预期反应。然而,我们众多的企业,众多的企业家或许并未清醒地感受这一点,依然在盲目地扩张与投资,而不是注重自身管理素质的提升,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8月17日,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一个失衡世界的人为繁荣已经到头。”这是个多么善意的提醒,又是多么震耳发馈的忠告,愿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能够看到、听到,展开新的思考。在此,将斯蒂芬·罗奇《一个失衡世界的人为繁荣即将逆转》全文附后,供经济界人士参考。
斯蒂芬·罗奇:一个失衡世界的人为繁荣即将逆转
美国增长正在放缓
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美国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这是来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论,在过去4个月,美国就业增速比2004年初以来的平均值低35%。这也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结论,美国住宅建设活动正在显著下滑,使其过去3年间GDP增长趋势至少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这也是来自消费者的信息,尽管7月份零售额出现了暂时反弹:今年春季,通胀调整后的消费支出增幅降至2.5%――较过去10年间迅猛的增速低1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标志着经济增长源泉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资产泡沫(先是股票,后是房产)带来的强劲财富创造,回归到更为和缓的劳动力收入产生。利率上调的滞后效应,也开始影响经济增长。尽管美联储已暂停持续两年的货币紧缩,但有一个可能性是:美联储可能已经走得太远。油价上涨、偿债负担上升以及负值的个人储蓄率,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加大了美国可支配消费和GDP增长下滑的可能性。
世界将失去“供需方程式”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是一个同样关键的转变。世界将要失去“供需方程式”需求方一个关键变量――美国消费者的重要支撑。在后泡沫时代,美国家庭将无力通过资产升值储蓄,促使美国增加基于收入的储蓄,并减少其对全球储蓄的吸引力。
这将导致期待已久的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下降――最初这将令世界其他地方的出口依赖型经济体感到痛苦,但最终对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是有益的。
不要指望欧盟与日本的消费拉动
但是,谁将来填补美国消费者所留下的空缺呢?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也许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体,不太可能担当这一任务。欧洲大陆今年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也许是从2007年“预支”来的。欧洲经济将要面临三大打击:财政政策大幅紧缩、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以及欧元走强所造成的拖累。欧元区今年的增长率或许会超过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明年的增长率可能会跌回至1.5%以下。
同样,也不要指望重新复苏的日本经济能够填补这一空缺。以美元计算,日本的个人消费仅为美国的30%;这意味着,美国消费增幅放缓1个百分点,日本消费增幅就需要加速3个百分点才能填补空缺。正如日本疲软的第二季度GDP报告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幅度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日本还需面对日元走强和能源价格上涨。虽然日本今年的GDP增幅应能超过2.5%,但2007年可能会放缓至2%以下。
发展中亚洲的强劲经济体印度也不太可能抵挡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趋势。就填补需求空缺而言,印度的经济规模太小;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其规模还不够。经过逾15年的改革,印度的经济增长已提速。2004-2005财政年度,该国平均经济增长率达8%。从服务业到制造业的调整,有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政府似乎也愿意解决基础设施、外国直接投资和储蓄不足的问题。不幸的是,印度政府联合执政的模式阻碍了改革的步伐。由于近期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印度需要巩固财政,这可能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流动性过剩支撑的繁荣即将消散
即将到来的经济放缓有着更深层的意义。过去4年全球经济的繁荣,从来就不是可持续的。它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支撑下实现的,而这些流动性来自全球各大央行的反通缩紧急措施。随之产生的全球增长活力,是由美国消费者主导的。然而,美国的消费狂热,是以国内储蓄降至创记录低点为代价的,为其提供融资的,则是造成创记录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资本流入。这一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全球空前失衡的基础上的。
流动性过剩为脆弱动荡的世界赢得了时间。但随着各国央行回归常规的货币政策,这段时间已经耗尽。没有了资产泡沫难以维系的支持,全球经济回归基本面因素――总需求受更为温和的劳动力收入产生的支撑,而非财富创造。一个失衡世界的人为繁荣已经到头。它也许即将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