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在盐城,零距离对话郎咸平
第二天,郎教授就“公司治理与利用外资&海外融资”进行了演讲。遗憾的是,郎教授这次没有什么“震动华夏”的观点,即便有点挑战性的语言,也早已见诸报端。而且,他举的事例也是选择他地,而不选择本地,或许,郎教授也学乖了。
中午,在新香园与郎教授合影,郎教授很客气地提起我的新著,尽是些溢美之词。中午没有休息,下午演讲前的这有段时间,我们使闲聊起来。撑着一副眼镜的郎先生给人的感觉,并没有什么“民企杀手”的杀气,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
说到德隆,他对我提出的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一个人的企业”也表示赞同。我说起2004年书完稿里,曾想请他为本书作序,可惜一直未能联系上,他大笑起来,“有人说,是我搞垮了德隆,你再请我作序,我可不敢,这样别人更会说我很不厚道了。”
“你怎么会想起研究德隆的呢,德隆也有一点做得很好的地方,那就是他的产业整合,他的产业整合却有对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你研究它,不简单,书我大概翻了一下,未细看,写得很不错。”
当我说,唐万新被判刑八年,或许重了点,他沉默不语。以后我们又谈了很多,大多集中于传统产业如何发展,他也大多重复上午的演讲内容,未能撞出精彩观点。
演讲结束前30分钟,可以提问,为避免大家沉默的尴尬,我向郎先生请教“郎教授在深圳曾讲过,中国企业只要想做大,一定会失败,关键是企业家对做大做强的理念领悟不深。那么,请郎教授谈谈民营企业究竟应该如何领悟做大做强的理念呢?”
郎咸平回答道:感谢你还记得我深圳的演讲。一个大企业是在某一种特殊的机缘下成就的,一个企业家要做到耐心地等待是最艰难的。我们的很多企业,是成功地把握一个专业的切入点,而后碰到一个很好的机遇,所以整个企业就上去了。但当你成功后,就会看到很多富有诱惑力的发展机会,忽视了公司高速增长带来的企业风险,企业成本就会失控,企业的总资产不断上升,而资本的回报率不断下降,企业失败就不可避免。因此,我们的思维必须要发生改变,不能做大做强,而是要精益求精。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是要强调工序流程。
他说,中国人不重视工序流程管理是先天的,欧洲人重视工序管理也是先天的。中国这块土地,远古时代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全球99%的天灾降临在这里,中国人始终处于逃难当中。每逃到一个地方,就要想方设法与当地人交流,但语言不通。怎么办?便发明了象形文字,通过文字来交流。逃难中的人,充满了恐惧,总想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就将骨头放在火上烤,看烤的裂纹来占卜,以预知自己的命运。中国创造的象形文字是用来沟通的。欧洲则不一样,那里风调雨顺,很少遭受自然灾害,人们定居一地,较少流动,沟通自然不成问题。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帝保佑的结果,他们信奉上帝,人在世上必须要按照上帝的旨意办,上帝的旨意就是规则,不符合规则的就必须要消灭它。欧洲人从小就受到按规则办的教育,也就养成了按规则行事的习惯,执行力特别强。因此欧美企业,重视工序流程。
过去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主要靠个人魅力,但个人魅力不可能复制。而现代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却是可以复制的,可“复制”的才是有价值的。肯德基是现代企业,肯德基可以“复制”,全世界的肯德基的味道可以一模一样,但中餐馆的味道在全世界不一样。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国际化竞争,人家不比我们聪明,我们也不比别人笨,关键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的民营企业要在精细化管理上花功夫。
中国人不重视工序流程,是先天的吗?
未及争论,郎教授便匆匆离去,因为他要在晚上9点前赶到浦东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