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小礼·失(损)大礼

分类: 公开 |
【知小礼 · 失(损)大礼】
孔融四岁能让梨,说是“知礼”,所谓“礼让”。千古美谈。
孔融贵为孔子之后,二十世孙。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也被曹操砍了全家,却是因为“损礼”!
《后汉书》记载,孔融是被曹操给杀死的。why?《后汉书》记载,是因为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意思是说,父母之于子女,算不上亲人。子女不过是父亲纵情的结果而已。子女之于母亲,也不过是借其子宫居之,出生后就没啥关系了。言下之意无须尽孝道!
曹操认为孔融有损于“礼教”。古代是礼治社会,“礼教”当然是古代社会的头等大事。如果某人在古代做了有损于“礼教”的事情,自然是应该受到严厉处罚的。不孝大罪也!加之孔融是穷毕生精力“克己复礼”的孔子后代。理当更严历!
咋看来,还不是莫须有涅。
当然,又说孔融缘何如此?皆因曹操想要篡夺汉朝的江山,在朝廷之中飞扬跋扈。孔融对曹操这种飞扬跋扈的行为很不满,因此多次出言讽刺曹操。使得曹操起了杀心!
孔融被抓时,孔融的儿子九岁,女儿七岁,两个人像往常一样玩游戏,定过台油!
旁人着急说:“你父亲被廷尉抓走了,马上就要被杀了!二位还不快点躲躲?”两孩子却从容淡定,九岁的儿子说了一句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意为急啥又躲啥?!
此言成为千古名句!尤显家族基因强大!
历史无真相,只有真立场
如何去理解,屁股坐何方
关于这个问题,鲁迅有过解释。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演讲稿中谈过,当时是处在政治高压时期,由于曹操想夺皇位,因此才实行政治高压。孔融当时是出于激愤,说了反话。意思是说,不守礼教的是曹操。孔融对曹操不满,但碍于政治高压,只能说这样的话来讽刺。
但这般解释合理又不合理,总之不尽完美。
我们都知道四岁孔融能让梨是“知礼”,小礼也。不孝却是损(失)大礼!个中原因不讨论了。祸及全家应是史实了吧。
题外另议,很多人赞美东面那个民族“知礼”,如何如何!哎!!!我是不屑的。不过也是小礼矣。却是失(损)大礼了!对亚洲人民、世界人民失(损)了大礼!
套用九岁孩儿的千古名句,大礼既失(损),小礼若何!
另,网络名梗“建安风骨今犹在,魏武遗风永流传”。
建安风骨除了曹操还包括了建安七子,但魏武遗风就特指曹操了,尤其是暗喻曹操的癖好,尤喜人妻。别论了。
哎,不能聊史,脑子会乱,会疯掉的!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英雄啊!
还有就是少年时读的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曹操反案…
脑子焉能不乱哟。
失眠之夜疯人疯语,是日是为记。
孔融四岁能让梨,说是“知礼”,所谓“礼让”。千古美谈。
孔融贵为孔子之后,二十世孙。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也被曹操砍了全家,却是因为“损礼”!
《后汉书》记载,孔融是被曹操给杀死的。why?《后汉书》记载,是因为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意思是说,父母之于子女,算不上亲人。子女不过是父亲纵情的结果而已。子女之于母亲,也不过是借其子宫居之,出生后就没啥关系了。言下之意无须尽孝道!
曹操认为孔融有损于“礼教”。古代是礼治社会,“礼教”当然是古代社会的头等大事。如果某人在古代做了有损于“礼教”的事情,自然是应该受到严厉处罚的。不孝大罪也!加之孔融是穷毕生精力“克己复礼”的孔子后代。理当更严历!
咋看来,还不是莫须有涅。
当然,又说孔融缘何如此?皆因曹操想要篡夺汉朝的江山,在朝廷之中飞扬跋扈。孔融对曹操这种飞扬跋扈的行为很不满,因此多次出言讽刺曹操。使得曹操起了杀心!
孔融被抓时,孔融的儿子九岁,女儿七岁,两个人像往常一样玩游戏,定过台油!
旁人着急说:“你父亲被廷尉抓走了,马上就要被杀了!二位还不快点躲躲?”两孩子却从容淡定,九岁的儿子说了一句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意为急啥又躲啥?!
此言成为千古名句!尤显家族基因强大!
历史无真相,只有真立场
如何去理解,屁股坐何方
关于这个问题,鲁迅有过解释。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演讲稿中谈过,当时是处在政治高压时期,由于曹操想夺皇位,因此才实行政治高压。孔融当时是出于激愤,说了反话。意思是说,不守礼教的是曹操。孔融对曹操不满,但碍于政治高压,只能说这样的话来讽刺。
但这般解释合理又不合理,总之不尽完美。
我们都知道四岁孔融能让梨是“知礼”,小礼也。不孝却是损(失)大礼!个中原因不讨论了。祸及全家应是史实了吧。
题外另议,很多人赞美东面那个民族“知礼”,如何如何!哎!!!我是不屑的。不过也是小礼矣。却是失(损)大礼了!对亚洲人民、世界人民失(损)了大礼!
套用九岁孩儿的千古名句,大礼既失(损),小礼若何!
另,网络名梗“建安风骨今犹在,魏武遗风永流传”。
建安风骨除了曹操还包括了建安七子,但魏武遗风就特指曹操了,尤其是暗喻曹操的癖好,尤喜人妻。别论了。
哎,不能聊史,脑子会乱,会疯掉的!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英雄啊!
还有就是少年时读的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曹操反案…
脑子焉能不乱哟。
失眠之夜疯人疯语,是日是为记。